借助学生语言敏感期,在大量阅读中识字
(2022-06-06 09:34: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感悟 |
借助学生语言敏感期,在大量阅读中识字
赵红艳
“来自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发现,6—13岁,个体专门负责语言和理解空间关系的脑区有惊人的发展。脑发育与经验积累的相互作用,使得个体的语言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段话来自于《知心育人》第一章中关于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一段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在教学实践中,我正是利用了此规律带领学生进行了大量阅读与识字。
每次接手一个新一年后,我都会事先下载了很多短小、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小古诗等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像《上学歌》《小燕子》《静夜思》等,他们大多数都听过或背过,所以读起来不生涩,有阅读的兴趣与愿望,不至于一开始读书就产生畏惧心理。
我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学前的识字量太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显得特别困难。为了保持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在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定位识字。所谓定位识字法,就是把生字词打乱顺序写在儿歌的下面让孩子们认读,当他不认识的时候,到儿歌中相应的位置找到它。因为他们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把儿歌读熟甚至背下来了,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孩子伸出食指指读每个汉字。口中所读的每个字和手指指的每个字要一一对应上,当他们这样读熟会背后,就能按着顺序把下面不认识的字或词认读下来,这也是他们自主识字的开始。在我的指导下,班级里每天最美的风景就是下课后那些读熟生字及儿歌不断找我来检查得情景。看着这些“小不点”刚入学也能捧起书本了,我特别开心。虽然检查他们读书、认字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是我乐此不疲。
同时,我们还在低年级进行创意识字。创意识字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孩子们主动、认真、自己或同学合作学习来的东西,才能在他的生命中具有意义,发挥作用。我们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孩子开展创意识字活动。创意识字重点强调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
我们每天边读书边进行创意识字、定位识字。同时,创意识字、定位识字也在逐渐加快我们阅读的速度。读完了自印的小册子,我们又开始了全班共读《日有所诵》。它里面收录了大量世界各地优秀作家的诗作和经典的古诗。我们在一个个清晨里忘情地读着背着,那些经典的儿童诗让孩子们过目不忘,有时候他们读着读着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而这种快乐阅读的结果就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多么伟大、了不起的事情!《日有所诵》所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每日诵读,日有所获!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下,学生的阅读力逐渐提升,对书的依恋也越来越明显了。
此后,《成语儿歌100首》《歇后语儿歌100首》《俗语儿歌100首》《谚语儿歌100首》 又陆续和大家见面了。这几本书的特点是把孩子们理解起来稍难的成语、俗语等用浅显易懂的儿歌呈现出来,他们能够接受,易于理解。
每日不间断的读书,让学生慢慢进入了安静状态。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识字量迅速提升。而这一切,正是遵循了脑科学的发展规律,才能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和教育。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