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循规律,增强效率

(2022-06-06 09:33:36)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感悟

遵循规律,增强效率

——小古文教学

赵明新

阅读《知心育人》第一章,深刻认识到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是由“粗”到“精”的,小学阶段,儿童的视觉、听觉以及空间知觉是逐步发展的。而思维也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过渡的。由此,在小学低中年级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儿童阅读是借助教材语言结合自己的经验把形象在脑海中建立起来的,这样做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在教授小古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为文章配画,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与能力。通过图画,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如《乡村》一文(乡间农家,竹篱茅屋,邻水成村。水边杨柳数珠,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取甚捷),作者描述了竹篱、茅屋、河流、杨柳、桃李、飞燕等景物,向读者展现出一幅秀美宁静的乡村图画。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画,理解中画,想象中画,画出自己心中的图画。接下来进行展示与评价。学生在想象、绘画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生活热爱之情。

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得很投入、很愉快,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将枯燥的知识变成图画,把零散知识汇成整体,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如《大禹治水》一课,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在读古文时学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对古文意思的理解上,对故事的内容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把握全局的方法,在读多遍文章并对照注释理解大概意思以后,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比的方式,学生对鲧和禹的治理方法有了整体的了解。我们还可以以思维导图为抓手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还可以采用演一演的方式教学。教师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通过学习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参与进来。课本剧就是一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小古文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情节简单,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改编,添枝加叶,形成课本剧。表演可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也可以是整个故事。活动结束后应该设置评价的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语言、语气、动作、神态,甚至道具的使用、角色的安排等是否符合文章的内容,借此突破学习上难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小古文中许多故事性较强的文章都适合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如《北人食菱》《师旷劝学》《鹬蚌相争》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遵循规律开展教学,才能增强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