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案例及课后反思
(2019-05-20 17:49:20)
标签:
教学案例及反思 |
分类: 教学案例 |
研究课教学课例设计
姓 名 |
尹学梅 |
单 位 |
武安市淑村镇野河小学 |
任教学科 |
小学语文 |
课题题目 |
《小学低年级多元化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
||||
作课题目 |
《传统节日》 |
任教年级 |
二年级 |
||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
|
||||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
||||
研 究 片 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
|||||
《传统节日》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游戏的名字叫:“读词猜节日”,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贴春联 放鞭炮
吃粽子 赛龙舟
吃月饼 赏明月 2、师:你们真棒,那你还知道咱们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呢? 学生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习生字“传统”。 二、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画出难读的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会认的生字:
堂 (1)指名读一读。 (2)找出这些字在文中的哪句话中,读一读。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区别认字。 (4)学生小组合作,介绍自己的识字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分类识记。 生1:我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例如:“传、宵、饼、菊”,我们可以借助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来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生2:我是利用熟字来识记本课生字的。例如:“贴、赏、宵、郞”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粘、站——贴、常——赏、消——宵、朗——郞。“祭、乞”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如察——祭、吃——乞。 生3:我是在生活中记住了本课的一些生字,咱们村就有“艾灸馆”,我认识了“艾”字。我的邻居结婚,我认识了“新郞”的“郞”字。 生4:我经常看到这些词语,也就是老师常说的语境识字,例如:统:总统、统一、统治、统帅;堂:课堂、礼堂、澡堂、大堂经理;乞:乞丐、乞求、乞讨;巧:巧妙、巧手、花言巧语等。 师:你们真棒,把老师教给你们的识字方法能够分类识记,可见你们成了真正的识字能手,不但自己会识字,还能把识字经验和大家分享,真不错。 3、学生开火车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4、课件出示认读词语。 (1)带拼音读词语。 (2)去掉拼音读词语。 三、随文巩固识字。 1、字音读准了,下面咱们就再来读读课文,将自己课前圈画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要求同学们把课文读得流利又通顺。 2、又读了一遍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对生字词语掌握得更加牢固,下面咱们来写写这些词语。(教师出示本课词语,学生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给家长读“我会认”的字,并口头组词。 2、熟读课文,写写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 |
|||||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过节,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所以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整节课学生能小组合作,自主识字、交流汇报,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和视频认识了很多生字。 不足之处在于:识字方法还局限在常用的仅有的几种方法,还缺乏创新,这就有待于教师要学习更多的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