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28个小计策(下)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第十五计:“星冠生戴”
操作要义:
在探究某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教师冠以学生某个能满足其需求并体现其个人或小组价值的名称,在适当的时机授于学生在某个领域内代表教师发言的权利。
第十六计:“妙用道具”
操作要义:
道具的作用是可以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能使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使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能进行即时的自评,发现不足并补足,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其二,教师要勤动脑善于寻找解决困难的捷径。
其三,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给予点评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十七计:“我行秀我”
操作要义:
“我行秀我”就是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通过事先课堂的铺垫,以及练习要求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通过个人或者小组的讨论、实践和展示,与同学分享得到的方法成果。
其一,事先布置,自主思考。
其二,小组讨论,实践检验。
其三,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第十八计:“围‘点’打援”
操作要义:
围“点”打援是老师就某一专题预先布置课前预习和评价指标,通过师生课前探索,课中交流,互相评价,推出最佳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具有令人期待性和立刻想尝试体验的欲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遇难不怕敢于拼搏努力进取的精神。是一种师生共同愿望的达成所需要的一种方法。
第十九计:“合作齐展”
操作要义:
合作齐展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借用众力和众智,通过学生的互评,提高学习成效的有效方法。
即以两人、四人或十到十二人的小组作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教师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阳光评价。
其一、平时课堂的各类学习活动应事先定好规则,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评价。
其二,文科教学中常可设计富有乐趣的课堂小活动,并以合作齐展的形式开展。
其三,课堂的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和课堂抢答、相互提问等也适用于理科教学。
第二十计:“以捧激趣”
操作要义:
以捧激趣即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其有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其一,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其二,教师要抓住评价时机,给学生一个及时的、恰当的、积极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
其三,教师评价的关注面要广,要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被老师关注着。
第二十一计:“上房搭梯”
操作要义:
“上房搭梯”是一种成就评价策略。
教师将学生每一个与学习相关的事件赋予相应的分值,例如完成作业得1分、及时订正得1分、测验90分以上得4分等,根据分值的等第建立一个成就升级系统如:宝宝、秀才、状元、首相、国王等数个级别。
在这一系统中,学生的点滴努力都会获得反馈和回报,并且随着分数不断积累而等级上房搭梯,使每位学生都在学习中有目标、充满动力。
第二十二计:“以逸待劳”
操作要义:
以逸待劳就是教学中的二次评价,或者说是多次评价。
通过给予每一个学生第二次测验或作业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发展的可能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与层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第二十三计:“欲擒故纵”
操作要义:
“擒”,是目的,“纵”,是方法,“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擒”。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合理正确地把握好对学生“纵”的尺度,对“擒”住学生就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其一,教师要正确合理地把握好对学生“纵”的尺度,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进行分类。
其二,给学生宽容,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其三,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并不排斥严格,任何时候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都是正当的、必要的。
第二十四计:“知彼解己”
操作要义:
知彼解己是教师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及学习态度教育的有效评价手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心理状况,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心与心的碰撞。在做到对学生的比较充分全面的了解下展开教育。
其一,教师要做到“知彼解己”,就要对学生做到全面的了解。
其二,要充分顾全学生的自尊,避免课堂上的情感冲突。
其三,教育学生时,要把握好时机,找准他们的感情切入点。
第二十五计:“即时点评”
操作要义:
其一,明确即时点评的效能。
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切地调整教学活动,抓住重点,有效地克服难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教学原则。学生根据教师输出的信息正确地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
其二,即时点评前需要与学生进行感情的沟通。
其三,即时采用适合学生自身的评价。
其四,反思教育教学评价。
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即时点评之后,应根据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评价。
第二十六计:“瞒天过海”
操作要义:
用所谓 “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进行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教师的目的。
其一,教师设计的标准不能过高。
其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或曲折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耐心引导。
第二十七计:“因材激励”
操作要义:
引导困难学生扬长避短,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让他们在展示的舞台上受到他人的注视、赞扬和认可,让他们在展示的过程中跳出自己的角落,也成为学生中的“明星”。
其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
其二,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
其三,善于创造展示的机会。
其四,及时做出激励性的评价。
第二十八计:“以心养心”
操作要义:
了解学生内心,捕捉学生心理表现,避开正面冲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来消除对方敌对情绪,真诚地赞美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得到体现,进而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逐步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