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28个小计策(上)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第一计:“善事利器”
操作要义:
其一,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意识。
每一堂课都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设计一定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查阅工具书,使学生养成“引经据典”的意识和习惯,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其二,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教会学生检索知识、筛选知识、使用知识,化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利用信息,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第二计:“创境驱动”
操作要义:
其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提出激发矛盾冲突的任务。利用新闻和热点,作为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教师依据情境,提出激发矛盾的任务。
其二,学生承担任务。具体任务驱动或借助网络工具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其三,学生比较任务结果,提出新问题。任务结果的不统一性,会激发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形成突破其中的认知冲突的强烈愿望。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探究所提出的新问题。
其四,学生猜想,尝试解决新问题。
其五,组织学生辨析、反思,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
第三计:“设景育情”
操作要义:
其一,选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尽量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产生“设景”而“育情”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想说、想争论、爱思考、爱发奇想”,使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其二,积累日常生活中“设景育情”的案例,有选择地生成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课程,做到学是由学生“主动构思”所形成,而不是总由老师牵着走。
第四计:“顺水推舟”
操作要义:
在教育教学中碰到一些学生因为活泼好动、调皮而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或者逃避责任想方设法寻找理由或借口的情况时。
如果,事情的结果不是很严重,教师不妨顺着学生的话语见机行事,不仅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还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计:“择机巧变”
操作要义:
其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与教师形成互动时,内心会渴望得到教师的回应,此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阳光评价。
其二,群体性互动时,教师应将阳光评价尽量播洒到每个角落,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需要阳光的呵护。
其三,一对一互动时,教师应该提前锁定关键的目标,想好评价的策略。
总之,课堂是动态发展的,会出现许多不定的状况,这就更需要教师,灵活调控,善于“变身”。
第六计:“以智启思”
操作要义:
其一,合理组织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想法,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创造性。
其二,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重点是数量,质量是次要的。
其三,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多花时间进行反思和发挥联想。
其四,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
其五,可以将别人的许多观点加以组合成改进的意见。
其六,容许异想天开的意见。要求学生容忍异议。
第七计:“抛砖引玉”
操作要义:
其一,做好“抛的内容”的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情况搭建辅助性支架,使其难易适度要适中,让大部分学生都有兴趣参与。
其二,做好“引的时机”的设计。
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许要“引”几次才能完成,因而对引的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老师“引”的时机主要有:
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
当学生出现疑问较多时;
当学习气氛压抑需要调节时;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时。
其三,做好“引的形式”的设计。
主要方法有: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
积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讨论方式。
要及时给予引导,始终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保证讨论话题始终绕着主题进行。
第八计:“卡片引航”
操作要义:
其一,倡导学生积极运用网络、图书等教学资源。
其二,运用指向明确的问题小卡片,为学生提供探索学习的支架并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第九计:“隔岸观火”
操作要义:
其一,放手让学生归纳知识。
其二,在学生归纳不完整时例举反例来进行引导。
其三,事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其四,注重肯定与表扬,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同时激发其他同学参与的兴趣。
第十计:“反客为主”
操作要义:
其一,还课堂于学生,大多数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来完成,其中包括提问回答的互动活动,实验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
其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十一计:“‘冠名’激赏”
操作要义:
其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创造性和与众不同的表现,并做出积极的引导和赏识性评价。
其二,在发现赏识学生同时,教师能思考研究并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积极营造氛围、努力扩大影响,力求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第十二计:“角色反串”
操作要义:
其一,教学时有意识地抽取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话练习,讲话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宜。
其二,讲练内容要选取适合学生自学、解答、归纳、概括和表达的教材内容,避免抽象的、难度较大的,以便学生能较顺利地分析教材,当好“教师”,增强学生的活动信心,提高他们的兴趣。
其三,安排好上台讲课的学生。可由学生自荐,也可由老师选拔,要求其做好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备好课);
习题课、复习课等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具体的解题思路及一些独到的解题方法、对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临时安排一名或多名学生轮流上台讲课。
第十三计:“没钩钓语”
操作要义:
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在课堂中形成一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适用于学生作品交流点评课。教师利用探讨同伴的作品为媒介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相对自由、宽松、活跃的环境,让学生讨论自己的作品,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内化。
第十四计:“以变应变”
操作要义:
课堂上遇到偶发事件时,教师顺应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完成教学任务。
其一,偶发事件处理方法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变应变。
其二,借助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