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具有人格魅力的新教师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包艳春
2005年假期里,我有幸到长春参加了10天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虽然只有10天,但我收获颇多。培训就是一种“唤起”,目的是激起人的自我发展。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清楚了老师是什么?新教师是怎样的?教师应如何塑造自己?
一、老师是什么?
现今国际竞争加剧,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不看大楼而看大师”,“好学校都有一批好老师”,教育竞争高素质的教师。老师是什么?人们都给予了丰富的比喻:老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老师是春蚕,索取是是桑叶,奉献的是生丝;老师是渡船,运送着一批批人才到达理想的彼岸,自己却仍然留在原地;老师是地基,支撑着坚固的华美大厦,自己却深深地埋在地下;老师是人梯、是铺路石、是严父、是慈母、是挚友、是医生、是园丁、是播种机、是指航灯、是演员、是导演、是向导、是百科全书、是绿叶、是教练、是法官、是指挥官、是孺子牛、是蜜蜂、是甘泉、是“学生”……总之,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听了这些说法,仿佛觉得老师不应该是人,而应该是神。但这些的的确确是人们给与老师的定义,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一些好老师就是圣人,他们对老师崇拜得无底投地。在社会中,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能与老师比美。我记得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说过“节目主持人是最不会说话的。”当时我不理解,后来一想,她说得很对,因为他们在全国人们的监督之下,说对了大家觉得是应该的,但说错了却不被人们所谅解,甚至有时还当作笑柄。由此也想到我们当教师的,人们给了老师许许多多美好的比喻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也就有了许多名师说的“我用我的一生上了一节好课。”可见,要想成为一位好老师是必须得付出努力的。传递人类文明,开发学生智力,塑造美好心灵,促进社会进步,是教师永远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自尊、自爱、自警、自省、自控、自律、自立,做一个自觉的人,做一个永远受学生尊重、为社会所认可的人。
二、新教师是怎样的?
现今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主要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主要是人的发展。新“课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师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瓶颈”(1、必由之路2、窄),课改需要教师各方面的配合。新教改中的新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景峰指出:“新教师”,不是指新参加教育工作的“新”,而是指思想新、观念新、角色新、知识新、能力新、方法新、艺术新……立异标新、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与时俱进。
在新的世纪里,在新的形势下,教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教师仍然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进者、心灵的塑造者、道德的引领者。在课堂上,教师要由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教育任务要由教师包办代替变为通过学生的眼、耳、鼻、舌、身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去运用。新时代的教师具备的不只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还必须具备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实际本领。不但要与时俱进,更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不仅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讲,要影响时代的发展,引导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教师不要做“教书匠”“教师爷”“书呆子”。
在“课改”中教师要学会全面地、准确地、正确地、客观地认识事物,要学会辨证地看问题;避免走极端。有三种说法不可取:
(1)“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此话没有说完,应该这样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其他渠道绝对不能忽视。”目前中小学一年有160天左右的假期,绝对不能忽视。有的孩子身上就出现5+2=0(家庭教育公式)的现象。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事例一:我们在学校教育学生果皮纸屑要扔进垃圾箱,而一次我与孩子在县一中门口边吃苞米边玩,这时来了一个扫地的清洁工。我想她一定会对我说:“一会把苞米棒扔进垃圾箱。”没想到她却对我说:“你吃完苞米把苞米棒扔到花坛里。”听后我很不理解,后来我观察发现,她只负责扫地,而不管花坛。我旁边还有几个初中生在玩扑克。他们也听见了清洁工的话,但无任何反应,好像认为是正常的事。事例二:一天,老师告诉学生下午扫雪。学生中午回到家把扫雪的事告诉家长,家长说:“别去了,这么冷的天,冻感冒了怎么办,我跟你们老师请假,就说你有病了。”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学生还能积极参加劳动吗?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因此,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必须重视。我们有孩子的教师,在孩子面前说学校或老师的事更要注意。
(2) 有人说:“素质教育绝不是蹦蹦跳跳”。但没有“蹦蹦跳跳”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育和游戏应该结合在一起。
(3)提倡“无批评教育”。课堂上教师总是夸学生“你真棒!”学生都棒就无感觉了。人的向上动力:一是恐惧,另一个是个人利益。批评也是一种动力。适度惩罚也是必要的,当然在于怎么批评和惩罚。
三、教师应如何塑造自己?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思想、道德、语言、举止,有意无意对学生都起作用,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不可能作用是“零”。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自身人格的塑造,努力提升思想,净化感情,增长学识,提高能力,不断完善人格。
教师的自我修养有13项:师魂美、师心慈、师表端、师身正、师言谨、师行果、师道尊、师格严、师风纯、师品优、师学勤、师业精、师艺高。以上这些我总结为三条:1、师德高2、学养深3、教学精
(一)、师德高
在一位特级教师写的《站在大写的人字上》这本书中,她开篇这样写到:在我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教师在这块圣土上耕耘,应该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奉献心血,奉献智慧,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7月30日上午听了我省师德标兵蛟河市龙凤乡郭连平老师做的报告,我觉得他真是教师的楷模。在报告中他这样说:
我是来自蛟河市龙凤乡的一位山村教师。从教以来,我一直坚持着、耕耘着。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山里的泉水清又清。高山启迪我攀登,山民教我拔涉,在那广阔的大山里,我感受着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从事教育工作,我是青春无奈,选择无悔。
我15岁初中毕业,一家10口人住在低矮的草屋中。虽然我以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中学,但父亲看了录取通知书后却皱着眉头蜷缩在炕上使劲地吸着汗烟,母亲坐在炕边不住地轻声哭泣。我知道连哥哥去年都停学了,家里是没钱供我念书了。我拿着通知书牵着家里唯一的一头老黄牛向山上走去。灰色的青春,山川无色。每天,我无奈地抽打着黄牛,下地种田。第二年,乡里要招2名民办老师。当上民办老师就意味着吃公粮,我就报了名。在报名的48人中我考了第一名。当时我16岁,也许由于营养不良,我个儿也不高。接到录用通知我就去乡里报到。村长看了看我,说:“你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怎么能教学。”他就让我回去。我恳求乡长,但乡长就是不答应。后来我有请求村长为我说情。最后乡长说先试用一年。这年我教得的班的成绩全乡7所学校第一名,乡里还奖励我一件蓝背心。
95年民办转正,评为蛟河市高级教师。2004年省先进教师报告团成员,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我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汗水,收获了珍宝。我爱事业、爱家乡。
1、 博洒爱心,把真爱给孩子。
农村重男轻女,我班有一个女生没来上学。我晚上放学就去她家家访。正好这女孩的妈妈在家。她看我来了也知道什么意思。她说:“我也想让她上学,可是家里四个女孩,她是老大,她再上学,那下面的孩子就得饿死了。”我想我都曾经因为贫穷而辍学,不能让学生留下和我一样的遗憾。我就和学生一起减破烂,一星期买了83元钱。我高兴地把钱给女孩的妈妈。这位妈妈说:“老师,你可别忙活了。这些钱够这学期的,那下学期她也得退学,我身体还不好,家里的活还得靠这孩子呢。”我第二天早上5点就到他家收地。星期六又带领全班学生把她家的半亩地都收完。当我和同学们把六车苞米运到她家时,女孩的父母流着泪说:“以后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念书。”现在这个女孩在乡里一所学校当团支书。
从教16年,我的班无一人辍学。山里的孩子卫生习惯不好,我买来推子义务为学生修剪。育人的魅力在点滴之处,中午带饭的同学多,我建议学校支锅搭炕,使中午在校吃饭的同学能温暖入睡。
2、 倾注爱心,用真诚耕耘事业。
学校危房重新修建,我就把学生领到家里上课。学生课上挨挨挤挤,下课吵吵闹闹,我还得尽量调解学生、家人、邻居的关系。一次,学生在屋里疯闹,把我家唯一的一口水缸砸破了。我们那有一种说法“水浸鹅飞,大难临头”我就得挤哄学生又得哄媳妇儿,一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善学者飞越高山。我市年年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考教材、大纲、基础知识、三笔字。我乡连续三年大赛倒数后三名。第四年参赛,没人报名,我就报了。考了全市第一名,奖励了一台电脑,我把电脑捐给了学校。这是我校唯一的一台电脑。
爱学生要向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反对师德事迹中老师得知孩子生病,在教室上课,一边是自己的宝贝孩子,一边是渴求知识的大眼睛,老师的心理在激烈地做斗争,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学生,由于抢救不及时,他的孩子不幸……省略号,专家说,老师就不能选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吗?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的孩子怎么能爱别人的孩子。在网上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略)网上的事有些是假的,也许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故事中多少有我们的影子,身为母亲或父亲,老师的我们,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班级里,可以说,老师就是皇帝,老师说出的话就是圣旨,没有人敢违抗老师的命令。
老师的对儿童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很大。小孩的自尊心比大人还强,小孩子受到大人的批评后常常会哭,而大人则不然。做教师的要有善心,专家说:“心眼不好就经商去。”教师要公证,对学生一视同仁。别“捧杀”“骂杀”。应该像斯霞老师那样做“童心母爱”型的教师。
我们老师都应该记住:学生不是为了老师看着顺眼而存在的,当一个孩子与众不同时,宁可把他看成是特点,而不要轻易地把它看成缺点。
师德讲求投入和产出。回报应是情感回报、成绩回报、业绩回报。
(二)、学养深
根深,叶才茂,教师智如泉涌,学生才如鱼得水,活跃非凡。“教师专业化”是由省教育学院的院长张笑庸教授讲的。
他指出: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的专业性,也包括教育的专业性(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国家对教师任职有规定的学业,也有规定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育教学的专门机构(师范院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教师。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的机构。第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
(1)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又被称为本体知识,它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本体性知识一定要有,但达到某种度即可,多了对教学并不一定起作用。教育知识又称条件知识,指小学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方面的知识,是如何教好专业知识的知识,是如何身体力行地从事新课改,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普通知识又称实践性知识。
(2)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因材施教、选择教法、组织能力即控制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业的评价检查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3)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追求)、专业情操、(是教师对专业带有理智性的个性特征)、专业性向(个人倾向,体现教师个体独特风格)。
教师的继续教育重在阅读,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学养。与人谈话能知深浅,读书能提高人认识问题的敏锐程度,做语文老师要抓阅读,读经典、读原著。国外有阅读学,对阅读的方法,各个年段达到的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
课改的目的: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规律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包括自然、社会、人。教育应使人由自发地的发展变为自觉地发展。
心理发展关键年龄:1岁半会说话;3岁为第一反抗期,即与大人反着干,这是长大的表现,应助孩子一臂之力;6岁为学习准备、智力发展的准备阶段(记忆、观察、思维、想象力),应注意交往能力培养。小孩的玩就是书,学习的关键年龄在4-8岁;11-15岁是人生的十字路口,称“黑暗期”“危险期”。14-18岁为第二反抗期,表现为不跟父母讲心理话,看不惯父母的举止,跟父母顶嘴。知识人生初露头角阶段,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觉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迅速性(发展快)——协调性(言行一致。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常言行不一致,如果学生是好意就不要认真。——开放性(乐于交往。交换物品每人只能得到一个,而交换思想却能得到两个以上)——可塑性(应让学生在人生的起始阶段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重在养成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要做什么?让学生变成有脑善思考、有嘴说巧话、有手写妙章。
小狗也有习惯,关键期的培养很重要。儿童不宜早上学。长春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早上学改户口。他在调查时看到入学儿童长得小,就问他几岁,孩子就说七周岁老师说,你这么小,没有七周岁,小孩理直气壮地说,怎么没有呢,不信你查去,户口都改了。在1978年开办的少年班中,一个叫宁铂的男孩6岁学《中医学概论》12岁下围棋,13岁时与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下过两盘围棋结果给总理赢了。19岁成为最年轻的讲师。研究神秘主义、倾向主义。后来还出家当过一段和尚,后来被人劝解返回社会。谢彦波5岁读完中学的课程,上大学时是玩着铁圈进校门的,妈妈陪读。几位专界都极力反对对孩子“加速教育”,提倡“丰富教育”。
教师的心理结构:智力方面,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维能力。稳定的注意力(是一种属性,注意与观察、与记忆、与思维同时发生。训练注意力很重要,注意力比智力更重要。)非智力(对智力起制约作用)方面,(1)有高尚的职业动机(想好好干才有成绩)(2)广泛的兴趣(3)稳定的情绪(不生气,生活得诗情画意)。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像被人希望你那样,你希望别人怎样做。如,晚上回家做饭。希望你晚上回家能把饭做好。老师希望你明天别迟到。你总是天天迟到?你怎么又迟到了?你怎么迟到了呢?老师希望你明天早点到校。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反黄金规则:向别人要求你那样,你要求别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年轻时男的说了算,老年时女的说了算。(4)有坚强的意志。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强
教师要保持适度的尊严,距离产生美,产生威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综合艺术得以展现的大舞台。这个舞台,是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美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是形、声、图、影的紧密结合,是教师的知识、情操、品格、教学方法及其素质修养的集中体现。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学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遵循美的原则,娴熟地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和方法进行独创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是让学生高尚和聪明的艺术。“教师是吃张口饭的”教师应该是语言艺术的大师。现今许多服务行业都写出“举报电话”使人很不舒服,应该把“举报”改为“联系”。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好。教师说话应该因人而说,苦话甜说,急话缓说,正话反说,明话暗说,严话宽说,逆话顺说,严肃的话诙谐地说。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四个阶段:入格(学习老师的先进经验)、立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破格(破自己、别人之格。也就是鲁迅所说的:“超过那站着的前人。”)、无格之格。(无特色是特色,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即“咋教咋有理”)
教师是塑造人的职业,我们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朱乐平说:“聪明的人、过目不忘的人和围绕目标努力的人,是厉害的人。”聪明、过目不忘许多人达不到,但围绕目标去努力谁都能做到。“专一项是成功者的法则。”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努力地去做吧,我想对自己、对学生都会有收获。
通过专家的讲座,我还获得了几句至理名言:尊重弱者;具有胆识和勇气;常和同伴交流;享受天伦之乐;偶尔放纵一下自己;最后,不要财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