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趣源于阅读,阅读引领写话

(2022-10-04 23:26:36)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苏亚娥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妈妈》写话教材解说

大家好,在这风和日丽,春风送暖的阳春三月,风儿吹醒了花儿,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艳丽的花儿竞相开放,红得像火,白得似雪,黄得如金,粉得似霞……五彩缤纷。这其中也有一朵彰显着母爱的奇葩在悄然开放。今天我就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妈妈》写话进行解说,也算是抛砖引玉吧,现我就从这几方面解说:

体会爱的力量,把握教材内容

感受爱的温暖,探究体例安排

拨动爱的琴弦,提升爱的价值

掀动爱的源泉,掌控爱的策略

兴趣源于阅读,阅读引领写话

一、体会爱的力量,把握教材内容

1、课标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想象。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是以“妈妈的爱”为主题进行写话训练的。安排的两篇主体课文为写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篇是诗歌《妈妈的爱》,这是一首满怀深情的儿童诗,作者选了五个生活片段表现出妈妈对孩子无私的、伟大的爱,同时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在写作中,作者抓住这些普遍中具有代表性的、又显示个性的典型事例,无论从写人叙事上都更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例如,文中第二节写妈妈送伞,我们几乎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切身地去体会妈妈的无私和伟大,为写好“妈妈的爱”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主体课文是《儿子们》,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提着水桶回家时的不同表现,告诉我们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互相的。它在写作特点上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或对应的两个方面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让我们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课文中,三个儿子看见自己的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时表现不同,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三个儿子是最棒的。文章用老爷爷的话揭示了“爱是互相的。”老爷爷看到第一个和第二个儿子翻着跟头和唱着歌从提着水的妈妈身边走过时没说什么,当看到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时,老爷爷说:“我好像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教育孩子们学会帮助自己的妈妈,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学生读到这里,完全可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是妈妈心目中最棒的好儿女。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孩子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去更好地完成写话“妈妈的爱”。

另外,语文天地中还安排了一篇:读一读-----《塘鹅妈妈》,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塘鹅妈妈为了给小塘鹅送午餐而一路闭紧嘴巴,青蛙和小兔为她讲笑话和为她表演倒立她都忍着不笑,表现了塘鹅妈妈对孩子的爱。这篇短文孩子们一读很明显就看出来这是塘鹅妈妈对小塘鹅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们在完成写话“妈妈的爱”时会借鉴这样的写话方法去完成写话的。

二、感受爱的温暖,探究体例安排

本单元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通过“单元”提供的学习活动,激发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突出表现了本单元的主题,而且每个故事的内涵都耐人寻味,处处彰显着主题,为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提高方法、培养习惯、熏陶情感、端正态度、提升价值观等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拨动爱的琴弦,体会编写意图(提升爱的价值观)

1、围绕主题整合教材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妈妈》,围绕这个主题选取了《 妈妈的爱》、《儿子们》和“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塘鹅妈妈》,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妈妈为我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并使用这三篇课文教给我们的不同写法顺利完成写话“妈妈的爱”。

2着眼于积累,启发思维,培养说话写话能力

每篇课文后都有一道思考题,有的侧重启迪学生说话能力,如《儿子们》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样就把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会从文中找到很多证明这个问题的语段,梳理后再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说下来,这样就为写话埋下了伏笔。

“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有这样一个问题:同事送给妈妈巧克力,妈妈舍不得吃,带回来给我吃。要求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这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发散思维,使他们在动脑过程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说话写话的质量。

四、掀动爱的源泉,抒写教学策略

1、中任何语文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

课标中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所必备的能力,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素养。因此,口语交际活动应渗透在任何的语文教学中。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组员发言,其他组员倾听,并在听后及时做补充;在每晚阅读的交流展示中,一个人发言,其他同学倾听,并和自己的观点做比较,之后有异议时再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辩论,以起到在交流中进步,中倾听中思考,中辩论中提高的效果,更益于说话写话的步步提升。

2、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年级孩子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现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只要我们对孩子们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及习惯会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形成。如和孩子们一起吟咏诗词,和他们一起诵读优美诗篇,师生之间便会发生共鸣,甚至影响到孩子们的终生学习。例如自习课上,我在读《薛瑞萍的班级日志》138页《逃家小兔》读着读着,我发现很有趣,原文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

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了!”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 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好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小溪里的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溪里的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抓住你。”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 得远远的------”一个学生抢着说:“我就变成鸟笼让你钻进去。”

我笑着送出原文:“我就变成大树让你飞回家。”

我不断地送出前文,孩子们不断地接着说后文,说错了嘻嘻哈哈笑一笑,然后我再送出原文,就一直这样继续着教室里笑声不断,一直延续到下课了孩子们不走,非要继续,没办法下一节的数学课老师也上成了这样的读书课。如果这样的阅读经常进行,孩子们一定会爱上读书,体验到爱不释手的快乐与收获。

3、写话时“扶”与“放”结合起来

所谓“扶”就是在学生写话时,理不出头绪时,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我们可以帮助筛选哪些事哪些人可写,哪些事哪些话不可写,帮他们选择。“放”就是在学生理顺思绪时让他们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能再去打扰他们写话应有的那份宁静。

4、写话与环境结合起来

二年级孩子的写话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大多是把学到的字词串起来,比较生硬,没有文字艺术的魅力。我们必须引导孩子们在写话中注重观察、发现、体会身边的人或事物在一定的氛围或环境中应有的美。如让孩子们以“桃花开了,小草绿了”为写话主题去写话,在没有任何引导的情况下,可能会这样写: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小草绿了。如果点拨、引导让孩子们观察桃花盛开的环境、颜色以及小草的样子、颜色和周围的气氛,孩子们的思维会一下子打开,激发了他们的写话激情,擦亮了孩子们的慧眼,就有可能是另一种描写效果了:粉粉的,像霞一样的桃花,在暖暖的春天里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小草从刚解冻的沃土里悄悄地探出嫩嫩的、柔柔的、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浅绿色的小脑袋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

5、 教给学生预防写错字的方法

二年级的孩子在写话时,不能正确运用字词,往往是抓住读音就行了,如“因为”一词,学生会写成“因位”,这时候教师就要针对出现类似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可以通过音近字、形近字比较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区别,还可以大概讲讲“为”在这个词中表示原由的意思“位”在这个词中表示的是位置的意思。从而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在写话训练中,教师不能急于修改,要让学生自己或互改找到问题,养成学生做事细心的习惯。

让我们在和风细雨的春风里感受着母爱的伟大,在春暖花开的春天里体验着母爱的温暖,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谱写母爱的赞歌,欣赏母爱盛开的奇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