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系列篇六:不要做“无微不至”的母亲

(2022-09-26 22:52:18)
标签:

家庭

教育

孩子

分类: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毋庸置疑。可是,在当前的教育中,为什么好多孩子在谈及母亲的教育时,都认为母亲太唠叨了、太令他们心烦了呢?

家庭教育系列篇六:不要做“无微不至”的母亲

M是上一届的一个女孩,她的母亲H就是一位典型的唠叨型的家长。其实,真正认识和了解H是在高三的时候,M高一、高二时,她的母亲很少主动来跟我了解M的学习情况。高三的时候,M的成绩一再跌落。H才心急如焚地来找我想办法。交流了两次,我大致了解了H对孩子的教育状况。这位母亲在M高三的时候几乎每天下午都来接孩子回家,从接到孩子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她的“关心”“督促”和“指导”了。从M在学校的表现及与同学的接触等等,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回到家,更是细致入微,大到作业的督促,小到孩子的洗漱都要一一过问和关注。H曾经告诉我,以前疏忽对孩子的关心了,现在应该积极地去补偿。可是,她没有想到,这样的方式只能使孩子产生更大的压力和厌烦情绪,不会给孩子以学习的动力和能量。最终,M实在忍受不了母亲的这一种方式,向我求助了。我只好出面向H委婉地传达孩子的信息,并建议她如何更好地去引导和帮助孩子的高三学习和生活。庆幸的是,H转变能力强,努力克制自己,以新的姿态出现,与孩子和谐相处了。高考结束后,M最终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本科院校。

记得还有一位母亲家长Y,在孩子高一的时候就施压,一改初中的那种家庭教育的模式,对孩子严格管教,期望孩子在高中阶段弥补上初中的遗憾甚至超越初中。其中的严格管教最明显地体现在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注之上,然而,面对这种猛然间的变化,孩子霎时间很难承受这一种方式,几近崩溃。更有甚者,Y为了强化这一种管教模式,每间隔两三天就给我打电话询问孩子有没有进步。不要说孩子不能承受,我都几近疯狂。要知道,越是这样执着的母亲,越听不进老师的劝告。她们深常常琮以为老师们在逃避或者放弃她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并非是加工机械零件,随即可见可成。它需要慢慢地去滋润和抚育。面对这一过程,我给Y及其孩子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够正确地面对对方,并能和谐地相处。虽然我知道这种转化的难度之大,因为其需要双方都必须谅解和努力,但我还是积极地努力了。最终,我的努力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些许的改观。高中三年,总体来说Y的孩子各个方面有进步,但孩子没有真正地走向成熟,高考也名落孙山。我甚为遗憾!

这是我教育实践中典型的两个例子。两位做母亲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犯了几乎同样的错误:想用“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严格的管教来让孩子发生质的转变,尤其是学习成绩方面,能够突飞猛进。可是,教育最怕的是急功近利,最怕的是不给孩子空间,使其失去自由。在这两个例子中,两个孩子每每谈及自己的母亲时,根本寻找不到那种幸福的微笑,只能看到他们脸上那无奈甚至痛苦的表情。我常常在想,当一个母亲失去孩子对她那种依恋、真挚的情感时,母亲内心真不知是何感想和滋味,即便孩子在她的这种管教中学业有所收获,那又有何意义呢?

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是天性,但教育孩子时不能让这种天性变味或变质。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需要的是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母亲,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母亲,能引导孩子积极走出困境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收获的将是孩子对她深深的依恋和崇敬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