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教育之绝技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今天,又是一种培训。有读过鹰的文章的朋友会问,这次培训,睡着了吗?睡了几觉?
不好意思,我要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本次培训不睡觉,睡觉要靠脑白金。不仅没有睡觉,还认真做笔记,回家之后打开WORD文档“工具”栏一统计,惊喜发现有2500字,郑重声明,不是250。
那么,众位肯定会问,什么讲座这么精彩,竟然让老鹰的小眼睛不打瞌睡呢?眼睛虽小,可是雪亮的,犀利的,否则怎么捕捉田鼠。此乃题外话,暂且不表。本次讲座是哪位大师?告诉大家听好了坐稳了,心脏不好的先用药,耳朵不好的先躯买一副400元左右的耳塞,乃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相貌堂堂潇洒英俊的一位——小老人,名字……名字……好像忘记了,不好意思。
名字忘记了没有关系,因为名人都刻薄,名人的名字总是很难记,不是像阿猫阿狗那么简单,还有一连串的头衔,我最怕这些,本来记忆力就有点衰退,再加上这么复杂的一串,出汗不已。虽然,但是,在这次会议上认真听讲之后很有感悟,可以毫不吹牛的说,顿悟了。什么是“顿悟”?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通俗地说,顿悟就是突然明白了。想着想着,想了很久的事情突然明白了。
是什么事情突然明白了呢?就是通过那些案例,我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要教好学生,有两个办法,很实用。是什么办法呢?您甭急,允许我卖关子,好不容易总结出来的想法,不亚于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再说,这种兜圈子法是从讲座者那里学来的,现学现卖。上午两小时的讲座,兜了一小时的风,还没有进入正题,呵呵,佩服!
我的结论是:要教好学生,两个字——“生之”或“死之”。意思是:要么让学生有希望,要么让学生绝望;让学生不生不死,不死不活,就是误人子弟。
待俺慢慢叙来。先说“生”字诀。让学生有希望,是每位教师的职责。让学生有希望,俺认为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叫做 “毁灭法”。就像蜡烛一样的燃烧自己,毁灭自己之后,照亮了别人。就像春蚕一样为别人吐丝,然后自己赤裸裸的走。学生感动了,觉得有这样的老师多幸运,有依靠了,未来有希望了。比如经常将没有饭吃的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将自己孩子的衣服给没有衣服穿的学生穿。比如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而忘记自己的孩子或者让别人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他们的孩子,这种老师,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烦心事向他们倾诉。
第二种,叫做“偶像法”。比如先把自己献身给你的学科,于是学生一见到你就笑,笑什么?因为你是学科的化身,学生看到你就像看到了一个学科走进了教室,兴奋啊!于是,就喜欢了,喜欢你就是喜欢这门学科,喜欢这学科就是喜欢你。或者你是帅哥美女型的教师,你是学生的梦中情人,眼中红人,学生没有你吃不香睡不好;你只要轻轻一眨眼睛,学生就晕,这样你肯定能够教好你的学生,但是也有可能教坏他。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很难。首先,现在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也是人啊,要有人文关照,要健康,要有幸福感,幸福指数不强的话,党中央要开人大会商量对策的。所以,纯粹的牺牲还不行。“蜡烛”“春蚕”虽然崇高,但很悲壮。这种理念,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人”放在了次之又次的位置。鼓励“忘我工作”,其实就是鼓励侵犯私利。往大处说,这与现在提倡的“和谐”二字相违背。
要成为偶像更不容易了,要么得有教育智慧,要么得有风趣幽默,要么得有漂亮脸蛋,没有漂亮脸蛋的得靠整容了。不过现在的整容技术让人不很放心,弄不好少一只耳朵多一条眉毛,还要跟人打官司,还会吓着学生。
因此,很多人会问,“死”字诀怎么解释?这是鄙人此次的主要心得。很容易学习,但是现在这种老师不多,很有开发的潜力,很有推广的市场。这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很简单。“死之”,就是“使之死”,“之”当然是学生了。注意,“死”不是谋杀学生,如果你理解错了,我是不负刑事责任的。“死”,在这里是解释为“让学生绝望”。怎么让学生绝望?我想这不需要很高的智商,有脑袋的人都能做到。就是让学生对你有意见,讨厌你到了极点,到处投诉你,又拿你没办法。这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学生绝望了,奋发图强了,终于成功了。这有案例为证。某名校教师,学生因为其水平责任心等等问题强烈要求其“下课”,却不料,在高考中,此班成绩最好。鄙人也亲自见证过这种案例,曾经很疑惑,现在终于明白了。所以,此方法值得推广。推广此法时,请不要告诉你们的校长,不然,我要“下课”了。
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其他所有“不死不活”的方法都算是误人子弟或误人部分子弟了。如果不明白“不死不活”是指什么方法,请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