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可以从十五种精彩的课前导入开始(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课,应从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于漪老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巧妙有效地导入课堂教学,是教师应当掌握的一门艺术,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今天,我们与您分享几个优秀的课堂导入案例,希望能对您的课堂教学有所助益。
幽默开场
执教老师/靳家彦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执教《陶罐和铁罐》一文时,他的课堂开场白渲染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发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们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并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看点:靳老师以学生为本,一见面就调好入境的弦,定好感情的调,生动诙谐的语言,假与真的巧妙运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借文言小笑话趣味入门
执教老师/卜庆振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文言文,大家觉得学文言文难吗?
生:难。
师:那好吧,我先请大家看一篇文言小笑话,大家看看到底难不难?(出示幻灯片)
生:劳动之美,古来共谈。收获之乐,四时俱备。盛夏时节,晓雾将歇,有父子二人晒麦。夕日欲颓,父呼子装麦。子匆忙间倒持一布袋,视之,曰:“怪哉,布袋,没口。”父取剪裁开装麦,至晚未满。子将布袋提起视之,急呼其父曰:“怪哉,布袋,没口又没底。”
师:看不懂的不要笑。
生笑。
师:看来大家都看懂了。现在你还觉得文言文难吗?
生:不难了。
师:好,我们看看里面的几个文言词语,看看大家真的明白了吗?“古来”什么意思?
……
师:文言文不仅不难,而且是有趣的。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学习吧,先看一下学习目标。(幻灯出示)
看点:这是教师在教授《答谢中书书》一课时的导入片段,在这一片段中,借助明清浅近的小笑话,帮助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同时,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
简笔图形法
执教老师/王春荣
我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看点:用简笔画导入,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