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体会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李政英
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现在担任七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没有什么经验,只能边工作,边摸索,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以下是我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的一点体会。
首先,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不断地自我完善。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和作风,势必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是由一天一天的工作组成的。一天的工作效率如何,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班主任工作的成败。但如何才能处理好一天的工作,从这一最小单位来管理好班级呢?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做一个安排、计划。在时间管理上,要先预算后决算,就是把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所做的工作,先流水账似地记下来。这样,把事情分大小、缓急来处理,那么班主任自身的管理工作就做得有条不紊了。班主任的自身工作做好了,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一个不认真工作、对工作没有计划的班主任,是无法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的。
其次,班级管理的好坏还与每一位任课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班主任上课,教学效果较好,而其他任课老师上课,有的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学效果不好。这样就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问题,有的上不好课的老师就来找班主任,说你的班级不行,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班主任所担任的角色,就像一座立交桥。这个立交桥要沟通什么样的关系呢?要沟通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以及任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相互之间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班主任所要处理的教育关系。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那么也将无法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就会陷入一个被动的处境。
班主任在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他所提供给学生的,其实也是一种教育资源。这种教育资源,就是教学生如何协调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班主任不能把这种关系协调好,那么他表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种负面形象,可能无法教学生做的更好,这就是所谓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把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于班主任来说,是构建和谐班集体、形成一种教育凝聚力、共同把班级搞好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可是,如何协调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呢?我在接受2010年全国跨区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的学习中,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延建林老师曾说过: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讲,有两个方面要注意:一个是正确地认识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教育关系。我们要教育学生,所以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建立一种关系,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是我们整个的各种各样关系构成的一个基础。从这点来讲,班主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时候,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本着教育学生作为一个出发点。另一个是,要加强沟通,要让教师了解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任课教师。那么,从任课教师来讲,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与其他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工作当中要融洽地配合相处。其次,要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定时地采取各种方式,向任课老师反馈,使任课教师了解本班级,了解本班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班主任也要积极向班级宣传任课教师的形象,尤其要维护任课教师的一些权威,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教师,在学生中间建立起接纳和容纳任课老师的氛围。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了,我们整个班级开展任何一项工作的基础就打好了。所以说,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组建良好班集体一个必须的基础。
最后,对于我们班主任管理的对象——学生,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学生作为班级的重要元素,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客体;另一方面,学生又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参与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自我管理,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班级的意识和行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为学生创造好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作为刚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文化知识的难度有了提升,这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学习目标就无法确立,自然就不会有学习兴趣。这时,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多进行沟通,主动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接受新班级,并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中。
第二,要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力助手,也是学生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骨干,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意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一支有良好工作作风和具有示范作用的班干部队伍,去影响、调动其他学生参加班级的自我管理。
对于七年级的新生来说,班干部的选拔应该颇为用心些,应采取自荐和推荐两种结合的方式,先推选出班干部,然后给他们一段表现的时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彼此之间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最后采取民主选举制推出班委会。班委会产生了,班主任要注意对班干部的培养,一方面要明确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要团结一致,共同管理班级事务。班主任平时也要帮助班干部在班级中树立威信,对于班干部的正确决断坚决予以支持。
第三,注意充分发挥民主,营造和谐班集体。
对于班级的事情,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班上的事务应由同学们自己决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由班委会讨论制订,再由全体学生讨论、质疑、修订,获半票以上才能通过。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们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班级的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以便从中找出规律,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