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对学生特点,加强班级管理

(2022-04-11 13:14:31)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刘福平

  我是1987年师范毕业,到现在已经24个年头了,可在班主任这支队伍里,我只是个新兵。我干过四届班主任,可加起来不到三年,今年是第四年,也没有什么经验,只有点滴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导。

针对学生特点,加强班级管理

  为做好工作,我首先向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请教,学习好的方法、经验,而后我又开始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力争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摸透,以便对症下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经过观察了解,我发现七一班的学生有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强,可纪律涣散,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我琢磨了好长时间,终于想出一套比较切实的方案来。

  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七年级今年开始住宿,天气冷,学生早上不愿起来,可学校规定要跑早操的,我身先士卒,每天坚持早起,和学生一块跑,在我的带动下,住宿的学生都能按时起床,参加早操锻炼。期中检测我班的成绩较差,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午吃饭时间太长,不能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回家吃饭,学生吃饭时我一直陪在教室里,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吃完饭,而不是拖拖拉拉,没完没了,学习的时间有了,成绩自然上去了。

  二、制定“承诺书”,营造和谐气氛,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以前也制定过班纪文明公约,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有点不近人情,学生遵守的效果也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营造了家的氛围,制定了“承诺书”,把班级比喻成家,为了家的和谐、安宁,为了家的荣誉,我们要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好好学习,不断进步,然后要学生自己签名,不能做到的就不要签,这样学生觉得自己成了家的主人,纷纷签名,班级的纪律也因此好了起来。

  三、配合学校文化年建设,大力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前班墙室的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既起不到对同学们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达不到对同学们进行宣传教育的结果。本学期我充分利用了班报、墙报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班报内容定期更新。四面的墙壁上都有专栏,设立了“榜样”“梦想的摇篮”、“一诺千金”“班级之星”“才艺比拼”等,同学们对这种做法非常欢迎,下课后大家都主动去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的作用。

  四、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要对学习好的同学做了错事也不批评,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就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公正、无私,在他们心中树立起正直的形象来,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顺利地开展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五、多表扬,少批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我说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唐潇峰纪律差,爱惹事,学习成绩不稳定,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聪明,集体荣誉感很强,我就针对他的优点多次进行表扬,慢慢地他变了,不再惹事,学习成绩由原来的二十一名升到了十一名。

  六、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

  学生渴望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长者,更需要的是一个知心朋友。因此一有时间我就去和学生谈心。遇到没有吃饭的,我就给他们饭卡,让学生去买饭;有的学生生病了,我就拿来药和热水,帮他服下……只要学生需要,我就尽量满足他们,时间长了,学生知道老师关心他,爱护他,就把我当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有什么事都会跟我说,我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也从中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使他们在七一班这个大家庭里健康的成长。

  七、加强家校联系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学期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

  当班主任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有很多钻不完的学问,同时与学生多接触,得到很多感触,也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提高。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就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但,我依然无悔!我高兴,我是一名班主任。

(来源:思想者园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