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谭艳
班集体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引下组织起来的从事共同学习活动,有较强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班集体的组成,主要靠班主任的组织、领导,要使班级中几十个个性、气质各异的学生形成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目标的优秀整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需要班主任的精心培育。通过多种教育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去感染启迪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形成集体的教育作用。
1 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是班集体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是号召班集体成员凝聚力形成的一面旗帜。在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使个体成员的意识能动性相一致,这样才会有效地激发班集体成员高昂的参与目标实现过程的积极性。对一个班集体而言,如果共同的奋斗目标不合实际,对成员的引导力就会削弱,甚至茫然无存,从而使班集体形如散沙,终致分崩离析。因此,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
2 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领导班子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当然,对一些必须由班主任解决的事情,班主任必须亲自解决,而不能将一切重担全部工作都一股脑儿地推给班干部,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使班干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还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3 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中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教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个集体。
4 树立榜样和弘扬正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心中有英雄的光辉形象,牢固地刻下英雄的精神烙印,以此来鞭策自己,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对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不能忽视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只要有点滴的进步,也要加以鼓励,树立榜样。在班级中多开展“爱心助长”活动,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助习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氛围。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帮扶“问题学生”。
正气是一个好班级班风的体现。对班级中的一些好人好事要大力表扬,对坏人坏事要加以批评。同时,还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宣讲,日常习惯的养成,班集体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的培养等。
5 精心组织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
有特色的班集体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我国早期教育史上就有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记载。《学记》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并提出:“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故以虽离步辅而不及也。”要求学生学习与游憩相融合,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达到信其道的目的。可见精心组织必要的活动是多么的重要。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中心小学)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