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百法(76-80)

标签:
语文作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76.学会在记叙中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 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 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并列的基本表达方式。 小学生是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而记叙文很少有完全不加任何议论的。议论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以直接为中心服务。
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先议后叙。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采取发表议论 方法开头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形式。先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 简洁明快。
二是夹叙夹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各段落一边记叙、一边议论,记叙 与议论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与记叙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而且能使文章逐层深化,增强 文章的说理性。
如《养花》,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娓娓叙述养花的乐趣,像对朋友叙 谈家常,在表达“我”与花草之间的深厚感情时,也偶尔穿插着议论。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抢救花草累得“腰 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 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些议论精湛而又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大大增强了文章色彩,加深了力度。
三是先叙后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 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 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感情。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先叙后议的特点及议论的作用:
我的业余爱好
我的业余爱好很多,爱看书、写字,更爱下象棋。 记得上小学后,我看见姥爷和爸爸下棋,觉得很好玩。于是我便缠着姥爷教我下棋。姥爷告诉我:“马走日,象飞田,炮打一溜烟,车四 处奔驰,小卒一去不回还。”我就按着姥爷教的规则,学着下棋。一来 二去,我也慢慢学会了下棋,可我总是姥爷的手下败将。我很不服气, 心想,不能老这样输下去,一定要“打败”姥爷。怎么办呢?我思来想 去,有了,何不向爸爸求教呢?我请教了爸爸,学会“双炮轰老将”这 一招。过了几天,我又跟姥爷下棋,用了这一招,真灵,很快就把姥爷“将住”了。姥爷愣住了,急得抓耳挠腮,怎么也想不出对付的招法。 我赢了姥爷,心中乐开了花,暗想这下姥爷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谁知好 景不长,姥爷又想出战胜我的“看家本领”。随后,我又向爸爸学会了“马卧槽、马后炮”等战术,又赢了姥爷。
我虽然刚学下棋,时间不长,但通过下棋我感悟出一些道理:
下棋是两军对垒,好似战场,双方斗智斗勇;下棋要统观全局,周密运筹,稳扎稳打,才能克敌制胜。棋盘不仅是战场,又像是人生舞台。颗颗棋子站的位置不同,履行的职责也不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人也应该如此。我非常赞赏小卒,他们虽然地位很低,但踏踏实实,只前进不后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遇到困难不退缩。我不是正需要这种精神吗?
文章先详细记叙自己怎样和姥爷学下象棋,怎样不甘心做姥爷手下 败将,又怎样向爸爸求教最终赢了姥爷的事。在此基础上,小作者阐发 议论——“通过下棋,我感悟出一些道理??棋盘不仅是战场,又像是 人生舞台??我不是正需要这种精神吗?”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显得十 分深刻,耐人寻味。
在记叙中学习运用一点儿议论,做为点睛之笔,可以大大提高文章 表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先议后叙、夹叙夹议,还是先叙后议,文章都应以记叙为重 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支语的议论。这是因为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升华。
议论属直接说理(叙述、描写属间接说理),因此运用议论这种 表达方式,语言要明了,不能含含糊糊。
议论既可以是作者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也可以借文章人物之 口,品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无论怎样,议论要有 说服力,见解要独到,不能人云亦云。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努力提高 作者自身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是前提。自己爱憎不明,又怎能对人物或 事物发表正确、健康向上的评论呢?自己认识不深,又怎能对周围生活 发表独特、深刻的议论呢?
【思考练习】
(1)什么叫议论?记叙文中主要的议论形式有哪些?运用议论表达 方式有什么重要作用,需要注意什么?
以《我爱____》(人物或事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学习 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77.学会在记叙中抒情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 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 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人是有感情的,有丰富的、各种各样的感情。作文时,需要把感情 表露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文章才能说明自己对客观 事物的真正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进 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可见,抒情是表达中心的需要, 直接为中心思想服务;这种表达方式是写文章时必不可少的。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 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在叙述中抒情,寓“情”于叙事之中。如《劳动的开端》一文中 有这样一段话:“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 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 开磅称煤了。”这段话,作者在叙述事情经过中,就间接抒发了对穷人 处处受欺侮的黑暗旧社会的愤恨之情。
在描写中抒情,寄“情”于描写人物、事物之中。如《松坊溪的 冬天》一文中写道:“溪底有好多鹅卵石。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 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 鹅卵石。”这段话描写的是鹅卵石缤纷的色彩,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喜 悦、赞美之情。
在议论中抒情,边发议论边抒情。如《一夜的工作》最后两段: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
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我的声音全 世界都能听见似的:“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 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这两段话中,作者借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抒发了对周恩来总理无限热爱之情。
(2)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 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 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直接抒情的特点及作用:
家乡的“挂钟顶”
家乡人都说,“挂钟顶”是燕山余脉数一数二的名山,但是我却从 来没有去过。今年暑假,我和姐姐游览了挂钟顶,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从家门出发,走约五百米就到了山脚下。山脚下有一个亭子般的小庙,在庙的中间,坐着一个盛装的古代妇女,她慈眉善目,笑看着眼前的山、树、水??姐姐说:“这小庙叫娘娘庙。”噢,我知道“挂钟顶” 为什么又叫“娘娘顶”了。
山道像巨龙一样盘曲而上,它九曲十八盘,弯弯曲曲通向高高的山 顶。顺着山道,我和姐姐一边爬山,一边欣赏着身边的景致。山上开满 了粉红色的杏花,给山景添上了一片喜色。紫微微的鸡桕花也在开放, 这一丛,那一簇,争先恐后地散着芳香;微风吹来,它们轻轻摇着花冠, 像一个一个的小喇叭,细听,它们好像还吹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踏着刚刚返青的茸草,我们登上了山顶。在山顶,最惹人注目的就 是那棵老古树了。它高高地屹立在山顶,方圆十几里都能看到它。听说, 在战争年代这棵树是挂“报信钟”用的。每当敌人来了,就会有人去敲 钟,给乡亲们报信,让乡亲们安全转移。“挂钟顶”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老古树为革命做出过贡献,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
从挂钟顶回来,我更爱自己的家乡了。我真想变成一片绿叶,为家乡的这座山增绿;我真想变成一朵花,让家乡的这座山更美。美丽的挂钟顶,战争年代你为革命立过功,和平年代你又为百姓生活增添了美。
我深深地爱着你,不寻常的挂钟顶!
短文中,作者在饱览了“挂钟顶”美丽景色、了解到家乡光 辉的革命历史之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挥笔流出结尾两段 文字,直接抒发了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点明了
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文中,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要注意如下几点: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纯粹的、绝对的直接 抒情。一般地说,在记叙文中直接抒情不应用得太多、太滥,要针对内 容特点,做到适当、得体。
抒情要有缘有故。抒情不是凭空来的,总是因为对人、事、景、 物产生感情而发,总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 情,平白无故的抒情是没有的。因此,作文时要紧紧扣住所记叙的事物 来抒情,不能盲目地乱“抒”一气。
要抒真情、健康之情,抒情要自然。要抒发的感情必须是发自内 心的,不能以为文中多用几个“啊”字,多写几句“我多么喜爱”、“他 真伟大呀”之类的空话,就算表达真实而热烈的感情了。只有对人、事、 景、物有深切的感受,强烈的感情,才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无感而 发,却要生硬地挤情、造情,抒情也定不会自然,文章定会让人厌恶。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在记叙中抒情?抒情的方式有哪些?运用抒情表达方式 要注意什么?
(2)以《我赞美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恰当地运用抒情 的表达方式。
78.学会联想
作文中,在写自己看到、听到的事物的同时,往往还要写一些由这 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而想起不在眼前的其它相关的事物。它是 一种心理活动,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联想到的事物都是留在我们记 忆里的从前看到过或听到过的事物。例如:
推开玻璃窗,看到空中条条雨线,联想到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 珠帘;看到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联想到像一层 薄烟笼罩在屋顶上;看到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联想到像断了线的珠 子;??这些都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相似的事物。
看到眼前的小金鱼,回想起与赠给自己小金鱼的伙伴的友谊;看到 眼前漫天飞舞的大雪,联想到来年的田野——金黄的麦穗在微风中摇动, 一派丰收景象;??这些都是由眼前的事物联想到过去或未来的事物。 看到门前小泥路婉蜒曲折、崎岖不平,联想到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 的,不可能事事都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从小锻炼自己,以非凡的毅力 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看到路旁那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联想 到扎根边疆、只讲奉献的祖国建设者;??这些都是由看到的事物联想到人或人的思想品格。
作文时,无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离不开联想。如:要形 象地描绘某些景物、细节,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要完 整地刻画一个人物形象,就需要对他的心理活动作某些合理的推测;要 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记叙内容 的同时,加上恰当的联想:不但有利于把事物或人物写得充实、具体, 避免干干巴巴、空洞无物,而且可以使中心思想更突出、深刻,使文章 更加生动感人。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点和联想的作用:
卢沟桥的石狮子
十月的微风像妈妈抚摸着我的脸,清柔,凉爽。我们趁着这大好时 光,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 15 公里的永定河上。清乾隆皇帝曾在这里亲 笔写下“卢沟晓月”。而最有名的要算桥栏柱上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 形状各异,栩栩如生。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石狮子吧!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只大 石狮子,它安祥地坐在那里,旁边还刻有两只小石狮子,它们是在保护 大狮子,就像我们保护我们祖国妈妈一样。一只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 怀里,甜甜地睡着,真是母子情深。这时,我想起我小时候,也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吃着妈妈蜜一般的奶。继续向前走,有一只石狮子蹲在 那里抬头仰望天空,爪子还托着脸蛋,仿佛在思考什么,多么神秘呀! 我要是能为它解开这个迷,让它和别和石狮子一样活泼可爱,温柔可亲,那就好了,我真不相让它成天苦恼下去。再向前走,我看见一只小石狮 子骑在母亲的背上,小爪子还扒住妈妈的嘴角;妈妈很生气,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无可奈何地笑了。小石狮子真淘气!
看,那只石狮子生气了吧!它露出了锋利的牙齿,紧紧地把拳头握 住,好像很愤怒。那边的一只石狮子正在玩绣球,它那可爱的样子,使 你立刻转变了情绪。
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卢沟桥的石狮子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短文中,作者看到小石狮在保护大石狮,便联想到我们保护祖国妈 妈;看到小石狮依偎在母狮怀里,便联想到“我”小时候甜甜地躺在妈 妈温暖的怀里;??作者正是运用了这些“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才把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描绘得那么形象、传神。也正因如此,文章才给 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在记叙中展开联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想必须有根据。要紧密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 事情进行联想,借人借物进行联想。不能凭空联想。
(2)联想要合情合理。引起联想的事物与联想到的事物、人物之间, 要有内在的联系,有相似点;联想要符合客观实际,让人看了可信,读 了觉得有道理。不能瞎想,胡思乱想。
(3)联想要为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如果单是为了联想,即使联 想得再合乎情理,再形象、生动,也是无益的。
【思考练习】
(1)什么叫联想?在记叙事物或人物时加上恰当的联想可以起到什 么作用?在记叙中展开联想需要注意什么?
(2)以《一次难忘的游览(或参观)活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中要求恰当运用联想的方法。
79.学会想象
想象,就是“设想”,就是继续沿着同一种事物设想下去,设想出 不在眼前的新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
看到王老师一家居住的小屋拥挤不堪,便想象到他们终有一天搬进 了一厅四室的房子,全家人欢乐无比;看到眼前鲜美的大草莓,便想象 到它们恰似一个个漂亮、害羞的小姑娘,头上戴着绿色的太阳帽;看着 眼前满池挨挨挤挤的荷花,忽然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 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随着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
写作文时,如果只会记实,不会想象,笔下的事物、人物就会显得 死死板板。在写“眼前所见”的同时,如果能够写出“脑中所想”—— 融入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哪怕是廖廖数语,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超 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文章就会丰富多彩,中心思想就会鲜明深刻。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小文,体会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夏天的夜空 晚上,我摇着扇子,坐在楼下乘凉。我手托下巴,眼望深蓝深蓝的 夜空。天上的星星像无数只小眼睛一闪一闪的,又像一块华丽绸缎上绣着无数颗美丽的宝石。弯弯的月亮一会儿钻进云层,一会儿露出笑脸。 啊!这美丽而神秘的夜空多么令人向往呀。突然我觉得身子轻飘飘 的,不由自主地飞了起来。不知不觉的,我穿上了宇航衣,头戴宇航帽, 越飞越高。看到了,看到了那闪烁的星星。对了,我先去探望一下地球 的邻居——月亮,再去探望嫦娥姐姐。嫦娥姐姐对我说:“刚开始我很 寂寞,可后来那些美丽的小星星和我交了朋友,我们在一起聊天说笑, 我就不觉得寂寞了。”她还告诉我,许多外星人也来到了这里,它们都 很友好。我谢过嫦娥,离开了月球,来到了火星。是它!是它!我经常 在动画片中看到的火星人。我参观了它的房间,和它一起做游戏??我们玩了好长时间呢! 一阵风吹过,把我从梦幻中惊醒。天空还是深蓝深蓝的,深奥莫测。
“啊!今天的幻想,明天一定会实现的。”我一边说,一边握紧了小拳 头。我看着天空,弯弯的月亮,美丽的星星,还有那嫦娥姐姐正在向我招手!
这是一篇生动活泼的短文。作者楼下乘凉,遥望蓝天:看到繁星, 联想到它们像无数只闪动的眼睛,像华丽绸缎上绣着的无数颗美丽的宝 石;看到弯弯的月亮,联想到它像顽皮的孩子,时而隐去身形,时而露 出笑脸。接着,作者超越时、空限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自己飞入 太空,探望月亮,拜访嫦娥,登上火星,与火星人一起做游戏??想象 丰富、奇特,妙趣横生,表现了作者热爱科学、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思想情感。
把想象融入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生活实际为依据进行想象。不能凭空想入非非。因为想象 来源于生活,想象离不开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兽。
(2)想象要有创造性、独立性和新颖性。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想象出“唯我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内容。要敢于想象前人从没有想象到 的内容;要勇于从新的角度去想象,“出人意料”。跟着别人后面学舌, 没有新鲜感。
(3)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要勇于“出人意料”,但这决不是说可 以乱想、瞎想。想象要从客观现实中引出,想象的内容要与现实有紧密 的联系。“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想象才最值得夸赞。
(4)要围绕中心展开想象。不是任何想象都可以写进文章。作文时, 要围绕中心去想象,才会产生好的效果。脱离中心的漫无边际的想象, 与文章无补。
合理、丰富的想象源于生活,又与人的情感、知识、兴趣等有着密 切的关系。因此,平时勤于观察思考,博览群书,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培养丰富的情感、广泛的兴趣,是做到以上各条想象要求的基础。
【思考练习】
(1)什么叫想象?在写“眼前所见”的同时,融入大胆而合理的想 象,可以起到什么作用,还应注意什么?
(2)以《____遐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文中要求融入合情合理的 想象。
80.学会象征
象征,就是用易于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或活动,来说理或表现某种 特殊的意义,从而使文章达到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境界。
如《三人行》一文,讲的是身负重伤、饥饿劳累的指导员王吉文, 往返轮换背负腿部受伤、不能行走的通讯员小周和重伤员黄元庆,在茫 茫的草地上艰难行走,最后昏倒在草地里;当王吉文醒来时,发现小周 和黄元庆正用油布拉着自己在草地上匍匐前进。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 充分表现了三个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相互帮助的崇高革命精神。而文章 结尾并没有直接点明这一点。作者是这样收束全文的:
王吉文看着,听着,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 轻地吁了口气。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 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 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得十分优美、壮丽,既含蓄地 点出了红军战士们此时此刻的心理以及事情的结果,也点明了文章的中 心思想。“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 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象征着革命的前程无限广阔、美好,表 明红军战士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 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 整齐。”——象征着红军战士就像大雁一样团结互助,共同前进,是一 定能够走出茫茫草地的,一定能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表明红军战士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
由此可以看出:行文中正确运用象征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优美、 含蓄——把要说明的道理或要表达的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或 事物之中,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咀嚼,给读者留下深思、想象和寻味的 余地。这样,就使文章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了 文章的感染力。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
登西樵山
今年暑假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金色 的太阳普照着大地,正是登山的好天气,所以妈妈的朋友约我们到西樵山旅行。 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不久,我们来到一座山脚下,妈妈的朋友说:“这就是西樵山。”“啊!多高啊!”我情不自禁地惊叫起来。 我满怀喜悦之情,与哥哥一起向山顶攀登。起初,我还蹦蹦跳跳的,轻松自如。可是过了一会儿,我两腿就发酸了,越走越慢,渐渐落在哥 哥后面。又过了一会儿,我索性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用拳头向小腿 上使劲地捶着,心想:“多累啊!能爬到山顶吗?”接着,我气喘咻咻 地对赶过来陪我的哥哥说:“哥哥,我的腿实在不听使唤了,你上去吧, 我在这里等妈妈。”哥哥听了,亲切地对我说:“天下无难事。我们休 息一会儿再继续前进吧!”我听了哥哥的话,休息片刻后又继续向上攀登,终于胜利地登上了西樵山。 在山顶上,哥哥对我说:“你说这西樵山高吗?”我擦了擦额上的汗珠,立即回答:“当然高呀!”哥哥又说:“对。但尽管西樵山很高, 却不是高不可攀的,你说对吗?”我默默地点点头,认真地思索着哥哥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站在山顶上,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深情地观赏着锦绣河山, 由衷地感受到:“只有登上了顶峰,才能饱览无限的风光。”
这篇短文,比较突出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全文以“我”克服重重 困难,终于胜利登上西樵山,看到了只有登上顶峰才能饱览到的无限风 光这一具体活动,象征、说明无论做什么事,虽会遇到困难,但并不是 难以克服,只要肯坚持做下去便能成功的道理。这样,既提高了文章的 艺术性,又达到了说理的目的。
使用象征手法需要注意的是:要表达的深意,虽然没明说,但要让 读者能够借助所描述的内容心领神会,不能让人费解或产生歧义。这是 使用象征手法最基本的要求。
【思考练习】
(1)什么叫象征手法?作文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可以起到什么作 用,需要注意什么?
(2)以《记一件感人至深的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练习正确 使用象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