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情比进度更重要

(2021-11-26 17:36:30)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一堂课对于学生和老师的意义是什么?一次阅读课上,学生的转变让我惊喜,也让我看到了他们无穷的潜力。

学情比进度更重要

回想起入职四年多来自己英语课堂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讲授,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再到真正关注学生的学,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真正督促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也越来越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进一步实现“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现在,当我在课上巡视学生课堂任务完成得如何时,不再按之前自己预设好的时间点按部就班进行,而是一切以“课堂的实际发生”和“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当看到部分学生还未画完思维导图,而按照我预设的时间已经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我没有着急,而是稍等一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的转变,我在这节阅读课的设计中十分关注学生是否发生了深度学习,而这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否有交互性的学习活动。我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设计了系列交互性学习活动。在Free talk后,我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提取思维导图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画并复述思维导图来落实目标语言。这一环节,我先是指导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画完之后互相完善补充,然后可以选择一人或两人合作进行复述,并到台前展示;设计在新情境下帮助同学找学生卡的对话学习活动,督促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语言、学会做事。

在课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反馈有: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对篇章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辅助了我们做思维导图;自己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构建框架、梳理知识的过程,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落实语言;如果最后的活动展示环节可以多一点时间讨论,再多几个小组展示,可能会更好。

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一节课是否精彩,不是由教师“讲”来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学”决定的。好的课堂,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还能给学生提供“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其次是否有高层次的思维问题。在思维导图展示完毕后,我问了两个问题:

Whats Robert Hunts advice(It is best not to run away from our problems. We should always try to solve them.)

Do you agree with himWhy

关于第二个问题,有学生说:“Yes, I do. Lauras example proves what Robert says is true. Moreover, if we run away from our problem, the problem will remain unsolved and it will become a bigger problem, so we should always try to solve them.

这一问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分析和评价)。

最后是否有促进学习的评价引导。嵌入式量规评价,作为与学习同时发生的评价,将评价融合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评价变成了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载体。本节课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运用了嵌入式评价,评价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出现问题补窟窿”的教学现状。最后一个活动给出的时间虽然短,学生却在短暂的时间里“精彩绽放”。我认为,学生展示精彩的原因是本节课前期对目标语言的落实很到位,以及评价单的运用,有效辅助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当然,本节课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各个活动间情境的创设,最后一个活动帮助同学找学生卡,在情境创设上略显生硬。可以考虑一开始就设置主情境“We can help stationis helping some students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最后的子情境就是:Lets help our classmate.

再就是对文本的结构分析,最后一段的文本解读,是否应该把Robert Hunt 的建议作为文本的深化而非证明观点的例子?这都是以后要关注调整的。

如今,我借助三大策略,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深度学习的理想状态,通过唤醒活力、激活思维,勇于表达的学生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育英学校)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