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育人工作“四字经”

(2021-11-26 13:37:07)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不仅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还必须具有炽热的爱心、非常的耐心、极端的细心,当然还需要以身作则的决心。这并非夸大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把班主任工作说得神乎其神。要知道班主任工作人人能当,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好一名班主任。从2001年开始,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从高一一直带到高三,也有从中途接手的班级。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始终烙守育人工作“四字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提出与各位探讨。

班主任育人工作“四字经”

一、爱是根本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老师。有了爱,班主任才能越过师生间架设的“情”之桥梁,由此步入育人工作的“自由王国”。

首先,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天天挂在嘴边却虚无缥缈的东西,爱应该是具体的,学生能感受到的。学生学习态度马虎,老师要端正;纪律松弛,予以指导;学习方法欠缺,帮助指导;生活遇困,给予资助;身体不适,给予关怀;进步,给予鼓励;苦闷,给予开导;懈怠,给予鞭策;疙瘩,给予解开等等,这些都是爱的具体表现。

其次,爱不是姑息迁就。俗话说“严是爱”,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要在严格中体现。2006届毕业的学生陆某(我在他高二时接手他们班的),作业马虎,写字狂草,其他老师也对他头疼。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尽一切办法帮他改正不良学习习惯。开始时,为了不引起他的反感,我不强迫他作业规范,每天的数学作业允许他做两个解答题,并且单独面批,经过一个多星期,试着指出他作业中的问题,没过几天,数学作业做得规范多了。这时,我提出了高的要求,适当增加作业量。每天他都能认真完成,并且主动要求我面批。期中考试前后,其他老师和我反映陆某的学习好象换了一个人,进步非常明显。最后的高考他也取得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就这样,我用爱和耐心转变了一个学生,这一转变对他将来的生活也许会起很重要的作用。可见,班主任只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三,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冰释心中的自卑,大胆奔向健康的人生之路。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大都是由于他们缺乏成功的体验。因此,老师就要让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抛弃自卑,增强自信。

二、知是前提

知,就是班主任全面了解、研究学生,综合掌握学生情况。《中学德育教学大纲》指出:“班主任要根据《大纲》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很难想象,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缺乏了解的班主任如何完成任务。对教育对象不“知”,则教育无的放失,徒劳无益;对教育对象知之肤浅,则教育缺乏力度、信度,难有成效。只有知之深刻全面,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育人工作水到渠成。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学生全面了解研究,一般采取个别谈心、随时家访、社会调查以及分析有关书面材料等方法,勤问勤记,多访多思,做个有心人。06年接手高一新生一个班,开学之初,通过翻阅学生档案,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对部分同学进行家访,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建立每位学生的档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不到两个星期就把握住全班学生的个性特点,顺利制定了班级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的管理。经过一个学期班级体建设卓有成效。当然,“知”是一个单独的过程,需将“知”学生与“育”学生紧密结合,让“知”完善于育人实践,又作用于育人实践。

三、理是通道

班主任以“理”育人,是一个重要原则,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有些班主任常靠“恐吓”、“压服”存在问题的学生,致使学生心怀不满或与之冲突,这种处理方法非但无济于事且后患无穷。不客气地讲,这只是缺乏教育能力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坚持以理育人,利在学生,功在社会。

教师与学生讲理,应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更应推心置腹、循循善诱,使教育对象乐于接受和领悟。如我现在班级的学生倪某,刚进高一时缺少自我约束力,表现不尽如人意,经常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一次,他在周记中提到自己与语文老师发生冲突的事,语言更多地是以自我为中心,讲了老师的种种不是,而且措辞相当偏激。于是,我在评语中写到:人无完人,老师也是如此,你是否能摆脱“自我中心”的思想,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思考一下、审视一下自己呢?后来在下一次的周记中他写到:没想到老师能诚恳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他也分析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愿意主动去向语文老师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可以看出,他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是诚心诚意的。当然,除了以笔说理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谈话、班会时间等就事论事、以事晓理,或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寓教于乐、寓理于情,使学生在班级这一环境中受到“理”的熏陶。

四、行是关键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以“行”服人、以身作则是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的关键。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小事,不可忽视。如:学生课间跑,班主任与学生一起锻炼;集体劳动和活动与学生一起参加;遵守纪律,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生活俭朴,不讲究吃穿等;不违法、不酗酒、不赌博则更须做到。

为了使“行”深入学生心灵,班主任应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争取学校德育处和年级管理部的大力支持及任课老师的一致努力,组成行动上的强大合力,一致地推动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爱是根本”、“知是前提”、“理是通道”、“行是关键”,这就是我育人工作的“四字经”。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