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要注意教材的编写意图

(2021-11-24 21:01:42)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王力

人教课标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的《高妈》节选自老舍先生的名作《骆驼祥子》。听了《高妈》这一节课,笔者很有感触,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语文教学中一个问题:教材的编写意图,你注意到了吗?

语文教学要注意教材的编写意图

在《高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形象探究”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一个探究的问题就是:“高妈、祥子各是怎样的人?”学生经过阅读原文、互相讨论、发言交流、归纳总结后认为高妈是一个热情泼辣的人,而且精明能干,有商业头脑。她言辞泼辣,说话强势,能热情地给祥子出主意,谈用钱生钱的经验等。而祥子则是一个憨厚老实、小心谨慎,不善言辞的人。祥子在能说会道的高妈面前,言语显得有些笨拙,大多以沉默来应对。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形象特点的探究都是有价值的,让学生理清楚了高妈与祥子的各自性格特点及其差异,尤其老舍先生以精彩的语言描写,塑造的高妈这个强势的女性形象以及她身上的商业气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与祥子木讷、拙直的性格特点形了成鲜明的对比,但是课堂教学的形象探究也仅仅至于此。

可以看出,对于人物的“形象探究”,教师还是按照传统已有的小说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实际上,这节课还需要深思的是,节选的这部分题目为什么叫“高妈”,而不叫“祥子与高妈”,或别的什么题目?文中主要描写、凸显高妈身上的商业化特征有什么目的?节选部分塑造性格差异巨大的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

要解决这些疑问就要注意教材的编写意图,而教材的编写意图就体现在该单元前面的单元提示之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在都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和上海等都市生活开始在现代小说中全面显影。”“新型商业文明对老北京的侵蚀,引发了作家们十分复杂的情感。”“出生于北京的老舍,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写一部题为‘北京城与人’的书,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极其生动地表现出了社会变化中的北京中小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老舍对市井文化的阴暗面较为警惕,同时对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中的失落,持一种惋惜、回顾的态度。”

教材的编写意图很明显,《高妈》这一课就是把祥子这样一个破产进城的农民,置于城市文明与商业视野的观照之下,展现他在城市商业化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而城市文明与商业活动和祥子身上固有的思想是有矛盾冲突的,是不相协调的。高妈的形象可以说是城市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的典型代表。她有商业头脑,精明能干,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能想方设法让钱生钱。祥子尽管对高妈充满佩服之情,但他小心谨慎,老想着怎样做才保险、踏实。祥子对高妈的建议不做回应,心理有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就显现了他对城市商业气息生活的不适应,从中也可以发现祥子最终命运的一些线索。然而,高妈尽管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市井人物,满脑子的金钱理念,但她却没有祥子的憨厚淳朴气息;而祥子这样憨厚淳朴之人,凭借自己的力气,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努力,却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走向堕落,成为人渣。考察高妈这个精明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联系祥子的人生轨迹及与祥子最终的命运结局,就可以发现祥子人性中的善良本真性情迷失的蛛丝马迹,这应该也是本课探究、深思的另一个重点所在。这也是节选部分的题目为什么叫“高妈”以及高妈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所在,也是教材的编写意图所在。

另外,在教学的“拓展延伸”部分,课堂研讨时教师提问道:“《骆驼祥子》可以概括为‘一个车夫的悲惨世界,一段历史的社会剪影。’祥子从善良到堕落为社会的人渣、败类,他的奋斗的道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从这个问题本身来看,教师显然也没关注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问范围有点大了,不够具体。当然,这个问题中的有些方面与本课内容还是有联系的。在节选部分高妈给祥子的建议与主意,实际上也是祥子奋斗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学生回答时,部分答案还是切中了本课的有些内容。有的学生说,祥子是一个破产的农民,其思想与社会时代格格不入,因而堕落了;有的学生说是因为社会的黑暗才导致了祥子的悲剧;有学生说祥子应该学会适应,向高妈学习等等。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还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有些回答明显偏离了文本内容与教材编写意图,但授课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与回答之后,对学生的观点并未进行有效地辨别与引领,使学生的认识再深入一层。从文本内容来看,学生的有些观点不无道理,如破产农民的思想与时代及城市文明的隔阂,但学生的有些说法还应该有必要再深究一下,如祥子能否适应城市商业文明,能否向高妈学习?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意识决定行动。祥子的思想中憨厚老实、小心谨慎,甚至有些保守落后的性格特点与商业化的人情世故格格不入,因而他不可能向高妈学习去适应城市与商业化的生活,所以他的悲剧就有一定的必然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祥子的悲剧也不是所谓的“社会黑暗”就能全部概括的,他的悲剧形成还有城市新型商业文明及其物欲横流对人性的侵蚀等其它因素,这也即“人在都市”的困惑,尤其是进城农民的困惑,也是全社会的困惑,也曾是老舍先生的困惑,这些内容也是本课教材编写意图的体现。因教师未能及时予以点拨、引导而达到这一层,从而使教材编写意图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材编写意图是课程标准的体现与具体化,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前提。即使同一文本在不同的教材中,编写意图也是不一样的,如人教课标版必修教材中《荷塘月色》的教材编写意图与老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有差异。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备课时就要随之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文本就体现不出相应的新教材意图与相应的教学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