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语文,能留给我们些什么

(2021-11-21 09:50:03)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闫妍

当所有的紧张焦虑都消散,当所有的猜想都已明确,当所有的欣喜与懊悔都尘埃落定,中考结束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禁反思,除了分数,除了为学生走向高中奠定一个阶梯,中考语文复习课给我们留下了些什么?

中考语文,能留给我们些什么

我翻开和学生一起做过的预测题、模拟题、压轴题,仅我自己加注的笔记都密密麻麻的,也曾和学生讨论总结中考复习的得失收获。我发现,学生渐渐淡忘了我总结的答题格,淡忘了我强调的作文四步法,淡忘了语法知识口诀和基础知识大全。但学生记住的阅读理解是的一篇篇经典美文,以及篇篇阅读后的体味思索。

我们在试卷上游览祖国的名川大山,我们在课堂里欣赏三秦风光,我们在晨光里朗读汉唐文化。在纸张方寸间,我们登华山,游壶口、逛紫阳,我们品蓝田美玉,《听陕南唢呐》、《站在牛背梁山上望长安》。在复习中,跨出语文课本的孩子得以体会三秦文化的风霜积淀。孩子们忘记了该怎样在答题时用严谨流畅准确的语言概括段意,忘记了段落在文章中会有几个作用,忘记了比喻,夸张、拟人的表达效果该怎样赏析。学生记住的是陕北高原、陕南紫阳、关中的八大怪、西安的古城墙.....

中考复习结束的那一天,学生没有象网上疯传的那样撕书,扔卷子,把白花花的纸片雪花一样往教学楼下洒。他们安安静静的把自己的语文卷子整理装订好放进书包,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们终于可以有时间好好游陕西了!”看着孩子充满向往的神情,我也露出会心的微笑。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中考阅读课让陕西的孩子更爱陕西。中考虽然结束了,但学生记住了陕西的名胜古迹,体味了三秦文化的大气厚重,树立了一个陕西人的骄傲自豪。。

我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紧张的中考语文复习时,班会有时都被挤掉,心理辅导只能抽空找时间做。课堂上,我们紧张的读题、做题,记心得,还会讨论食品安全、欣赏书法作品或者设计综合活动的步骤。有时师生间也会有个争论,语文试卷的阅读题会是争论的引发点,而这也就成了我的一个进行心理沟通的材料,一个班务管理的阵地。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妈妈闹矛盾,考前心理波动较大。在阅读一篇讨论离异家庭孩子问题的文章后,我问学生:“你们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会在生活中遇到哪些问题,又会有哪些优势?怎样才能把劣势转换成为优势,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大家各抒己见,我也用文章中主人公的例子鼓励大家努力绽放最美丽的青春。就这样,一次即兴的心理辅导在不留痕迹的讨论中结束了。班里一些因为父母离异惹叛逆的孩子多了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多了一份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坚强。试卷讲评课时的沟通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社会、感悟生活的窗口。由于文章大多短小精悍,学生对试题文本阅读也少了一些神秘,多了一份亲近;少了一些拘谨,多了一些自由。

作文是中考复习的噩梦。学生不想写又不得不写,五十分的分量,没有谁敢轻言放弃。我知道我们预测的中考作文题目在中考中一个也不会碰上,但在每次作文前我都威逼利诱、信誓旦旦的说:“这是内部消息,中考预测题呦,好好写”。好在大家还很认真。学生试卷讲评课听累了,我们就读自己的文章,包括我的下水作文。渐渐地,学生忘记了自己作文的字数,忘记了老师给的分数,在师生间留下美好回忆的是朗读作文时的美好瞬间和掌声的鼓励。记得,有同学说:初三很苦,每天都要十一、二点以后才睡,摆在面前的永远是那做不完的试卷和作业,但日夜奋斗的时光,也是很美好的。我也看到,在为理想的拼搏中,辛劳的父母走过奔忙的六月和孩子更亲近,因为彼此都看到了努力的过程。学生焦虑的心会踏实一些,因为大家懂得逆水行舟,永不放弃,努力拼搏,才会换来丰收的硕果。还有孩子慨叹道:“目标是远大的,行动是渺小的,只有把握住到达目标彼岸的工具---行动,才会站在顶峰。”因此,在一篇日志中,我说,“孩子,迎着中考奔跑吧,让中考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中考阅读材料除了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教学生,教学生什么。更是告诉学生,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这也起到一个指挥棒与照明灯的作用。我想,中考命题者不是单纯的想把题命成什么门槛,让有的学生过去,有的学生留下来,而是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向往,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把这种兴趣自始至终的保存下来。魏书生所说:“把考试分数作为果实去精心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舍本逐末,不顾大的方向,而用全身心的代价去挣分数。结果分数到手,学历到手,学习到头。许多知识漫不经心地丢掉了,至于更新更谈不上了”。中考语文的复习课决不能这样目光短浅。中考阅读材料也在给我们老师传达这么一种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数,但不要仅盯分数,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那就真的实现了教育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