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具体活动是引领学生学。由此看来,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会了多少东西,能应用学会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参与了什么活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因此,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寻找方法,针对性指,,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效率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地方。教学的高效性同理也是教师引领学生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而达到最佳状态的结果。那么讨论学习效率的提高,就非常有意义。实践中我个人认为如下几个做法,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有益的。

首先是帮助学生该变学习策略,这种做法要求教师首先要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可提供给学生选择,选择尝试是核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尽量收集并给予本学科不同知识点的多种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有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策略对他而言是否属于效率较高,还是效率低,因为我们没有对比过.我们给他一些方法去尝试,学生自己能够直接经验到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学习过程中表现和成绩来判断方法是否更有效。二是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帮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当我们发现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成绩没有提供,或者说效率低时,老师就可以建议学生该变学习方法,然后学生去实践应用,并不断向教师汇报效果如何,因为一种方法改变后其效果不会马上显现,甚至还不如前面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们给以指导。
其次是提高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效率。每个学生在学习发生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一些解题方法、阅读方法、记忆方法等等。那么如何提升学习已有策略的学习方法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大量练习,没有一定的题量练习,再好的方法也不会有速度上的效率,俗话说“熟能生巧”,没有足够的练习量,不可能提方法的效率。但要区别于“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往往是没有具体的量的控制,教师不清楚练习多少学生才能掌握并熟练使用某种方法,因此上就会提供没完没了的习题。我们可以通过限时训练来记录学生平均解题速度是否达到考试要求来进行控制。这种方法适合于解题、阅读等具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实际是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训练学生看到题以后如何思考,换句话说是训练学生如何将题干中的条件信息归纳出来与个人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建立紧密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将题目按照思维方式进行分类,每个题后都要反思总结解题条件与明确思维方向。这听起来是应试教育,但学生的思维在各个学科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从思维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迁移这种方法到生活中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步就是要记得住各种概念性知识,绝大多数知识包括生活经验都是以概念的形式存在人的头脑中,因此在学生行为发生过程中时刻都伴随着记忆活动,只是如何记忆的问题,所以针对性个别指导学生记忆方法就格外重要。第一步是了解学生已经记住了什么知识;第二步是了解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第三步指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四步要求其“背诵”,这些做法首先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不管他应用的是机械性记忆还是什么方法。之后再给以一定的记忆方法指导,尽可能让学生避免机械性记忆,但实践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记忆效率的提升或者说记忆容量的增加、记忆时长的提高是学习行为提供效率的核心因素。
第三种方式在实践中操作非常困难。要求教师能够专业性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方式就是在学生出声思维过程中捕捉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实践使用较少。但在工作调查中,我发现学生自己是不知道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是许多学生成绩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监控自己思维的过程就是学习反思的过程,能这样做的学生成绩往往能超越自我,这样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已有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发挥到最大效能,甚至有时能迫使他们改变学习策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三是学习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学习组织方式很多,自学、与同学讨论、小组一起学等行为方式,从学习方式上看就更多,边读书边写反思或提出问题、边读书边讨论、边读书边练习、竞赛式学习等等。目前更增添了媒体辅助学习,如媒体互动式学习等。所有这些方式,觉得都有效率,但大小不同。有些学生在读精读内容时,采用了泛读的方式;有的学生读书时,不做笔记,不反思等等做法,就会大大减小学习效率,能用较为规范的学习方式学习,就是有效的方式。
第四是学习时心态的有效性。很多所谓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时根本不是智力原因,关键是学习时不专心。很多人认为是学习习惯不好,我一直不赞成这种观点。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就是死记硬背,就用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但他能专心致志并且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这样的学生成绩也有非常好的,也有中游的成绩,但往往不会成为学困生,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时心无旁骛,学习态度较好。这与学习习惯没有什么关系,当然我们都知道学习习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话,往往会妨碍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
说到底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字是记忆、模仿,在“思”字是反思,
在“习”字是实践,三个字的融合贯通在自己学习过程中,这种学习活动就有效。至于学习策略、方法、方式的选择与学习内容以及个人多方面有关,提高效率无非是对这些过程不断练习,熟练掌握每个环节,换句话说学生学习内在系统具有变异性[1](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让学生内在的学习系统不断变化发展成为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促进学习有效性发展。至于很多人提出的高效学习,我个人认为只是一种理想和方向,告诉我们的学生要不断努力提高学习效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想就可以成为高效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