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也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而逐步被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所替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方位、多角度的独特教育优势,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观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教师的唇耕舌耘,学生往往是听之乏味、昏昏欲睡,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却把视频、动画、图象、声音、文字等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可感的具体事物,增强感染力,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这样能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会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如在教学《藏戏》时,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感觉“各具特色的风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们对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并不了解,因此,在导入时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并配乐介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高涨,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加深了学生对藏戏的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语文离开“读”是不行的,朗读是学生领悟课文蕴含情感的最佳途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儿童诗两首》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生动的画面与配乐朗读,首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读时让学生只听声音不看画面只看书,认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经历过这两个环节,再让这学生自由朗读时,他们兴趣盎然,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自然而然地带感情投入到课文当中去,看着他们抑扬顿挫自我陶醉的样子,我真是开心感动极了!由于本课是略读课,通俗易懂,所以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有所收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利用课堂资源
所谓整合,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学内容情景活化,化难为易,为学生呈现生动、逼真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让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优化语文课堂。对于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来讲,要涉及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字词学习、文段赏析、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总结及课后练习与拓展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重新整合课程资源,抓住目标及重难点,深入挖掘,细心领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如在教学《火烧圆明园》一课时,一些浅易的识记知识,我没有在课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是在预习时一带而过,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通过大屏幕出示了解,而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理上则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及当时侵略者的语言自述的拓展,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清晰的视频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地感受到当时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把握与梳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确实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我们切忌走入误区,因为无论信息技术的功能有多强大,它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只是一种演示工具、一个教学助手,永远不能取代阅读和写作,不要让语文课变成影视欣赏课,不要追求形式,走过场,不要让过多的声像挤掉学生思考与学习训练的时间。正确地、巧妙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出独特的光彩与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