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4):做好八个管理

标签:
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一)计划管理——有规律。
长计划,短安排: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这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
挤时间,讲效率: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安排放学回家后吃饭、休息、学习的时间。
(二)预习管理——争主动。
读: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将不理解的内容记在预习本上,上课重点听。预习的目的是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写: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写下来。
练:做1-2道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会做说明自学能力在提高,不会做很正常因为老师还没讲。
(三)听课管理——重效益。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即听课时跟着老师的思维走,重点听预习中不懂之处,抓住公共重点,比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等,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
(四)复习管理——讲方法。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五)作业管理——要自律。先复习所学内容,再做作业。限时并记录作业时间,期间不做与作业无关的事。遇到百思不得的难题,先放过,后攻坚。做完作业后检查一遍,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独立作业忌抄袭。
(六)错题管理——常反思。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原题、错因、改正与举一反三(写出正确答案,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提醒自己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好需要巩固)、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
(七)难题管理——会溯源。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查“堵”点、“歧”点;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漏点。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与检查一次。
(八)考试管理——抓重点。建立一张丢分统计表,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阅读等项目,错了、丢了多少分都用统计表说话,明白哪些是审题、运算、知识点的问题。抄下错题,找出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