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冲刺复习策略(2)

(2021-10-10 21:12:04)
标签:

学习

复习

方法

分类: 学好功课

二、高考冲刺复习的方法策略

高考冲刺复习阶段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方法好、卓有成效,故冲刺复习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高考冲刺复习通常可采用以下八种方法策略。

高考冲刺复习策略(2)

2.1 分类归纳,加强对比。

(1)针对学生实际。高考各学科的板块划分均十分清楚,但又联系非常紧密,复习时要把握学生的情况,保持优势,缩小弱势差距。

(2)加强横向对比。复习时要将相近、易混的基础知识进行横向比较,以达到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3)适当分类归纳。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实效性,例如高考命题的解答题中一般遵循在学科板块选择版块来命题,同时体现“常考常新”的规律,这对学生的复习十分有帮助。

2.2 分轮复习,加强计划。

(1)第一轮复习时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复习和中低档题训练。第一轮复习在二模后,基本完成了对高考内容的全面复习,尤其是识记基础,这对中低档题目的解决十分有效。

(2)进入第二轮复习时重心应放在专题训练和解答综合问题上。要突出主干内容中重点知识、方法的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要善于查漏补缺,充分认识和掌握常规题型、常规解法。

(3)第三轮复习时重点放在应试技能训练和应试心理训练。第三轮复习则是高考前15天左右的时间,这阶段主要是加强应试训练做一些新题,同时针对实际情况全面调整应试心理,训练的同时加强反思与提高,必须达到考后满分,不犯相同的错误和失误。

(4)让高考冲刺复习的学习成为螺旋式上升的活动。让先前获得的知识均参与后面相关的学习,并在新的层次上得到新的理解和发展。

2.3 反思积累,提高解题能力。

(1)让学生学会反思。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训练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但要做到练后反思、总结经验、积累方法,不是每位学生都重视的,很多学生会因时间不够而忽视反思积累,教师要对学生多提醒和引导。

(2)让学生养成练后反思的良好习惯。练后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反馈和重建,它在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好、审题严谨、思维慎密、思路清晰、分析能力等方面增强了训练的有效性,不搞机械重复的训练和机械重复地犯错误,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把钥匙开一类锁”,使学生学会变通和迁移。

2.4 精练精评,用好参考资料。

(1)学生要学会正确评估自己。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业的发展状况,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努力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

(2)必须精选资料和精讲精练。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跳出题海,巧用“繁多”的教学参考资料,希望学生以教师布置的为主,多想、多考虑、多总结。不要盲目地攀比和找心理寄托,有的学生想以大量的训练驱赶自己对高考学科学习的信心不足,却没有产生实质性进展。

2.5 坚守客观题解的两大标准——作答速度和正确率。

(1)突出客观题训练的地位和作用。这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策略,其理由有三:一是客观题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为主,可以从基本题的反思中获得处理综合题的能力;二是客观题分值占总分的一半,它是正确作答并赢得录取资格的基本保证;三是客观题的顺利完成对处理全卷时能力得以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题的作答为主观题的思考奠定心理基础。

(2)提高客观题的作答速度的技巧。一般说来能够估算的地方,就不必精确计算;能够取特例或极端化处理的地方,就不必作一般性推演;能够借助直觉判断的地方,就不必追求推理过程;能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地方,就不必运算。这些策略是对考试来说的,训练时应该兼而用之,从而扩展客观题在高考复习中的功能。

(3)客观题在考试和复习中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客观题在考试中的功能有二:一是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突出考查自觉思维能力。而在复习中除上述两种功能外,它还应该对解综合题、开放性题等起奠基作用,并为这些题的作答开拓思路。

2.6 提升模拟训练的两大功能——形成系统和熟化情境。

(1)发挥好做模似题的两大功能。一是把知识形成系统,便于考试时提取和应用;二是让情境变为熟悉,从而降低试题的思维水平,并提高自身对试题的适应程度。

(2)控制好做模拟题的次数和数量。模拟训练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模拟次数太少会失之系统,模拟次数太多,可能导致浮躁。一些高三教师和学生过分追求模拟的数量,在题海中疲于奔命,这是得不偿失的。

(3)做高考模似题要讲究效益。其中的一些措施包括:寻求模拟题与课本的联系;通过改变模拟题的设问方式来拓展其功能;通过引进“运动”与“变化”的因素来体验创新过程;通过控制“运动”与“变化”的因素来感受基础知识的作用;通过多种思路、多种方法的比较来训练灵活性;通过解题规范性的严格要求训练表达能力;通过读题审题、由感知到揭示基本关系并用适当方式表示这种关系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解答错误和潜在错误的分析,查漏补补、夯实基础;在对解题过程的概括中归纳出一般规律。

(4)作为模拟训练,学生应该把自己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提出严格要求,做完模拟题后要有足够的时间反思,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

2.7 消除考试失分的两大隐患——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

解高考题需要三样东西,一是知识,二是逻辑,三是策略(包括经验),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这种从高考题解答标准来判断的失误,称作知识性失误。考试除了与知识、能力、经验有关外,考生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知识性失分和心理性失分常常交错在一起,为了消除高考答卷时的隐患,既要各个击破,又要综合治理,具体说有五种措施。

(1)要落实双基。强调概念的实质性理解,强调技能的灵活运用,强调知识结构的优化,应该懂得高考不考死记硬背,但没有对知识的识记,就会寸步难行,高考强调能力,但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不过是一纸空文。能力的三部曲是:知其然(知识),知其所以然(知识的深化、揭示出思想),举一反三(知识的运用、形成能力)。

(2)加强逻辑训练。通过训练深刻理解高考试题解答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从而保证解题时判断有据、推理严谨、条理清楚、表达规范。注意不要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不要漏掉特殊状态,也不能用特殊代替一般或用部分代替全体,不要滥用未经教学大纲认定的定理和性质,应该用逻辑表述的地方不得用图形来代替,凡是须用定义、法则、性质能严格证明的结论,就不允许用直观来表达。

(3)注意优化考试心理。面对一套试题应该有稳定的心态,在按题号顺序作答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的策略,以最佳竟技状态去克服慌乱急躁、紧张焦虑和丢三落四的情绪。具体到每一道题,如果感到不会的时候,要防止焦虑,要增强信心、沉着应战、勇于探索,必要时也敢于放弃,不能被难题贻误战机。对会做的题要特别注意表述的准确,考虑的周到、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解题时既要注意一次成功,又要重视复查环节,复查的方法包括重新核算、特征检验、观检估计、逻辑检验、量纲分析、另解对照、逆向推算等。

(4)注意策略意识的培养。平时做题时注意一题多解,并善于比较多种思路的优势,找出其中最基本、最朴素、最简捷、最有效的思路。解题要有思路而且要有科学的思路,因为多个思维回路或多一步解题长度,就多一份干扰和多一个犯错误的机会。

(5)防范定势思维的负效应。经过大量的模拟训练,有些题形同实异,要注意其中的区别;有些技巧在解很多题时事半功倍,但有时也会弄巧成拙,高考题在不断创新,做高考题也要不落伪套。

2.8 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

在高考冲刺复习阶段,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与提高,加强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解题后要善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高考题虽然千变万化,但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如果在解题中能够领悟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与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不仅知道具体问题如何求解,还知道为什么能这样解,也就是说将解题的实践升华到理论的层面上,找到理论支撑,并用于指导今后的解题实践,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近年的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都有多种解法,这些解法又明显的有优劣、深刻与肤浅之分,在看似平淡的题目中,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差异性进行了区分,可谓平淡中见深刻、基础中见素质。在高考冲剌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转化,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综合性试题是以知识的交汇点作为设计的起点,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特别要注意新增内容与传统知识的融合,事实上新增内容与传统知识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整合。综合问题往往涉及比较多的知识点,但对各知识点的考查未必都很深,要学会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个个击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