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复习策略(3)

标签:
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三、高考冲刺复习的应试策略
现行高考制度的特点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一次性选拔,这就使得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总结临场解题策略,进行应试技巧训练和心理辅导,已成为高考辅导的重要内容。正确运用高考学科的临场解题策略,能更加科学地挖掘考生思维和知识潜能,考出最佳成绩。
3.1 获取高考信息,把握高考趋势,求得高考秘招。
今年高考命题会在去年基础上稳中有变,预计会有以下四个特点。
(1)高考各学科的考查内容仍包括了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其中的个性品质要求有所增加。即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学科视野,认识学科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高的学科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学科的美学意义。
(2)在试题命题制和试卷结构中进行新的创新设计。学科思想和方法、学科能力是重点,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融知识、方法、思想、能力于一体,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会适当加强。
(3)兼顾试题的基础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发挥考试的区分选拔功能。
(4)基础题的数量和分值有所增加。这给认真读书、基本功好的学生一个考出好分的机会,也是缩小城乡地域差距的途径。
3.2 调理情绪,梳理知识,自我完善。
(1)调理情绪。高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情绪,以平常心态对待高考。
(2)梳理知识。在高考前五、六天内一般不要再做大题、难题,而要将全部高考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梳理,使大脑里有一个系统的学科知识链和学科方法链,有利于高考时从中提取所需知识和方法。
(3)自我完善。在高考前做好知识和方法的查漏补缺,把薄弱环节再简略复习,把过去做错过的重点题目再重新思考等。
3.3创设情景,进入“角色”,从容应战。
(1)临考前要提前进入“角色”。提前半小时到达考点,那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这样就留有时间提前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思维活动,进入单一思维情景。
(2)利用好进入考室至开考时这段时间。进入考场刚拿到试卷时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要急于求成,匆忙作答,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重视隐含条件,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规划,做到稳拿中低、见机攀高、避免漏做。
3.4 临场解题,讲究策略,增加得分。
(1)因人制宜,把握“先后”。解答高考题的先后顺序通常是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先点后面、先高后低。
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一般来说,不一定按题序作答,因为近年高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否则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
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不利之处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都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想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路流畅,从而使自己有可能会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档题和难题的目的。
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解答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础。
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解答题多呈现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试题梯度分明,入口宽、入手易,但深入难、解到低难,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的解决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意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的前提下的得分。
(2)快慢适宜,准确解题。解答高考题,要特别注意解题速度和解题准确度。
力争一次性解答准确和成功。高考题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众多试题,时间紧、任务重,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推理(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争取一次成功。
解题速度应建立在解答准确度的基础上。高考试题中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假如速度与准确度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没有意义,所以要快慢适度、准确解题,审题要慢、解答要快。
(3)掌握窍门,解答难题。解答难题的窍门是缺步解答、跳步解答、退步解答和倒步解答。
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几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以得到一步的分数。
跳步解答。解题过程中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接着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若得不出则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另寻它途;如果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视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而想起中间步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以在相应题尾补上。
倒步解答。“正难则反”也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正向推理有困难时就逆向推理,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就间接证明,要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灵活解题。
(4)必考题型,胸有成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是每年高考众学科的必考题型,这些题型均有各自独特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各学科高考试卷中均有分数不少的选择题,解答高考选择题,不能都用直接求解法解到底,还应灵活运用特殊化法、直觉思维法、图解法、逆推验证法、逻辑分析法和特征分析法等,进行快速正确地做出选择。
填空题的解题方法。解答高考填空题,除用直接法外,不可忽视特殊法、分析法、图解法等方法的运用,以提高解题效率及正确率。
解答题的解题方法。解答高考解答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知识版块,再选择适当方法解答。
(5)规范解题,避免失分。解题一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叙述要通顺、表达要充分、推理要严谨、运算要准确,要尽可能避免过失性失分。
要将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学科语言、工整的文字表述,这一点往往被考生所忽视。
克服过失性失分。卷面上“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屡屡出现,考生要做到“会而要对”,“对而要全”,这就要求考生细心和深思及谨解。
书写不规范也会导致失分。只有规范解题才能避免痛失得分,避免惋惜抱憾,每位考生都应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
熟练掌握高考学科的临场解题策略是一种能力提高的表现,是非智力因素的有效体现。掌握好高考临场解题策略,考生临场才能发挥真实水平,甚至发挥超常水平,深切地体会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