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一语启智--课堂点评语赏析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贾会彬
若从肯否角度来分,点评语可以分为表肯定的点评语,表否定的点评语以及对不完美答案的点拨引导式点评语。毫无疑问,课堂点评语应当具体而多样,一语启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的点评语却往往空洞而单调。读马骉老师的课堂实录,深为马老师一语启智的点评语而折服。下面,我试着以马老师的《<</span>聘任>课堂实录》《<</span>荷花淀>课堂实录》中的片段为例,分析马老师的点评语(为便于分析,笔者给马老师的点评语和学生的部分回答加上了相应的序号)。
一、灵动简洁,绝不重复
很多老师的肯定式点评语或否定式点评语,往往用一个“好”或“不好”来表达。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这或许是点评语积累和技巧方面的问题,但这样的积累和技巧是不能少的,唯此,教师才能做出灵动而简洁的点评。《<</span>聘任>课堂实录》开始部分,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问题):校长为什么不当场说穿亚当斯?
师(点评语):这是个很有意味又很重要的问题。
生(问题):两人的演讲为什么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演讲的题目为什么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
师(点评语):这个问题太专业,今天不讨论。
生(问题):校长为什么不讲明选择西奥的真正理由?
师(点评语):这正是我们等会儿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生(问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啊?是不是校长?
师(点评语):我期待通过学习和讨论能对此问题有个共同的认识。
生(问题):小说为什么在开头就要写西奥“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师(点评语):这个问题涉及到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性格刻画,等一下肯定要谈到的。
生(问题):校长最后为什么要对西奥·霍迪尔先生说:“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师(点评语):这是句意味深长的话,值得好好玩味。
在这个片段中,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即:“你问得很好,我们过一会儿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马老师却用了5个不同的肯定式点评语来表达这个意思:“这是个很有意味又很重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等会儿要认真讨论的问题。”……五个点评语各不相同,都肯定了学生的问题,尤其是点评语:“这个问题涉及到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性格刻画……”指明了解决问题的学法和方向。脱口而出的五句不重复的点评语,是多年积淀的结果。
而否定式点评语同样值得称道,它大胆而委婉。在学生的课堂提问中,有些问题是无效的、没有教学价值的,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教师为了表明自己尊重学生的理念,居然也一味叫好,这是不可取的。纠缠于无意义的问题上,是对课堂资源的浪费。马老师面对偏离学习目标的问题,大胆而委婉地否定了:“这个问题太专业,今天不讨论。”我们认为这个否定是适宜的。
二、巧妙点拨,重视基础
一节课上,学生的回答不出现任何错误是不可能的。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做必要的点拨,以纠偏导正。马老师的点评语中就有这样的点拨,而且,马老师的点评语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基础。请看《<</span>聘任>课堂实录》中的一个片段。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奥·霍迪尔先生勤奋用功的一面?
生(回答):课文第一节中说西奥·霍迪尔先生“生性温和,平日寡言,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这句能说明他的勤奋用功。
语文教学随笔:一语启智--课堂点评语赏析
师(点评语):刚才你读的这几句都是说明他的勤奋用功?
生(回答):“生性温和,平日寡言”主要指他的性格,只有“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一句写到了他的勤奋用功。
师(点评语):你的回答值得肯定的是你的观点与你提供的佐证材料是相印相符的,是对等的,学习语文,这点颇为重要。
生(回答):课文第四节用了“寸步不离,废寝忘食,日夜赶写”来描述他的勤奋用功。
师(点评语):这几个词能准确地刻画他的勤奋用功。“废寝忘食”一词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忘掉了睡觉和吃饭了。形容非常投入和用功。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回答对错参半,范围过大,马老师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马上进行追问点拨:“刚才你读的这几句都是说明他的勤奋用功?”聪明的学生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回答非常完美、全面地进行了更正。教师点评语从语文学习方法的角度进行点评,非常恰当。另外,在点评完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废寝忘食’一词是什么意思?”这一不疾不徐的追问重视了基础,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像点评语这样的追问点拨和重视基础的点评语还多次在本实录中出现,这表现出教师不作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三、大胆鼓励,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思想教育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如盐溶于水。如果教师在简洁的点评语中渗入思想教育,用教师的影响来引导学生向善,则高效而巧妙。马老师的课堂点评语就是这样,请看《<</span>聘任>课堂实录》中的一个片段。
(有个角落的学生一直未曾发言)
师:这个地方一直很安静,我不喜欢一直这么安静,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怎样?谁能挺身而出?
生:校长是个很有素质的人,大庭广众之下揭露人的短处,会使人很没面子。
师(点评语):你是个很有素质的孩子,很善解人意。其实,你完全有能力当着大家的面表达你的观点,只要能鼓起勇气。
……
生:校长不但没有揭穿亚当斯,反而赞扬他说:“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深感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亚当斯是年轻人,他需要继续做人,否则难以做人。
生:这说明校长是个宽容有错误年轻人的好人。
师(点评语):能体会到校长的宽容,不仅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一颗善解人意和宽容的心,不容易。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的点评语首先这样肯定学生:“你是个很有素质的孩子,很善解人意。”这是在全面肯定学生素质的同时赞扬学生的人品,然后,教师就该学生的大胆发言进行鼓励:“其实,你完全有能力当着大家的面表达你的观点,只要能鼓起勇气。”课堂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但有些班级,总有一两个被老师遗忘的角落,那些角落里的学生也逐渐成为沉默的大多数,鼓励这些学生发言,赞扬他们的能力,是对他们的一种重视,一种鼓励。教师点评语从语文能力和人品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表扬。潘力老师称“马老师的表扬适度且富有情感!”此言甚当。这两个点评语属于肯定式点评语,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全面、精当的点评与鼓励,有很强的导向性,教师在对学生人品的赞扬中,无形中引导学生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四、知识点拨,方法引导
有深度的问题,对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思维训练,更对教师的点拨引导式点评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马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点评语中有知识点拨,有方法引导,也有思想教育。请看《<</span>荷花淀>课堂实录》中的一个片段。
(品读“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中的句号。教师介绍当年印刷厂把句号印成了逗号而作者很生气的故事。)
师:逗号与句号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朗读这两句,一遍读成句号,一遍读成逗号。)
生:逗号与句号的区别是停顿时间的长短。
师:再请一个女同学读一遍。
语文教学随笔:一语启智--课堂点评语赏析
(一女生按要求再读一遍)
师(点评语):如果是逗号,这个句子就成了什么复句?
生:转折复句。
语文教学随笔:一语启智--课堂点评语赏析
师(点评语):转折复句的表达中心一般都放在后半句了,如果把它改成转折复句,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了?
生:重心在后句了,那就是说水生嫂是只看重家庭、拖丈夫后腿的不开明的女人了,显然与作者的本意相违背。应该说水生嫂这话是发自内心的,她是理解和支持丈夫的。
师(点评语):你把我要说的话都抢过去了,我就没得说了。谢谢你了。(全场大笑)要是你是水生嫂你也会这样做吗?
生:是的,我觉得水生嫂很是光荣。(全场大笑)
师(点评语):看来代代总有英雄出啊!你不但回答得出色,而且你的志向也很让人称道。
师:既然是不拖后退,理解、支持丈夫,水生嫂为什么还要问“家里怎么办”?水生嫂说此话时家里怎么办心里想好了没有?
生:没想好。
生:不,我说想好了。
(学生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师(点评语):要正确理解一句疑难的语句,有一个办法就是要从上下文中去寻找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大家在上下文中找找,哪句可帮助大家统一意见。
(学生看书找句子)
生:我认为是想好了的,因为下文有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生:其实她要水声明白她已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要担起着千斤重担。她只要水生理解她的内心想法,她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因为她是人,她是女人。
在这个片段中,当学生对“逗号与句号的区别”的回答停留于表面时,教师点评语给学生从语文知识方面给学生指明了方向,转折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这个句号有了深层次的认识。除了从知识上进行引导之外,教师还进行了方法的引导。当学生又一次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点评语建议学生“从上下文中去寻找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该片段重点的知识点拨,方法引导,都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这个教学片段中表扬性点评语同样让人称道。点评语幽默而含蓄地赞扬了学生的回答:“你把我要说的话都抢过去了,我就没得说了。谢谢你了。”并顺势让学生进入情境中的道德选择:“要是你是水生嫂你也会这样做吗?”点评语一方面赞扬了学生的回答,另一方面赞扬了学生的志向。点评语不仅赞扬了学生,而且润物无声,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马老师的肯定式点评语灵动而不重复,善于在对学生回答得肯定中渗入思想教育;否定式点评语简洁不含糊;点拨引导式点评语重视基础,而且善于借助知识、方法跳板,一语惊醒梦中人。马老师的点评语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一语启智,灵动巧妙,值得一线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