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触摸心中的春天

(2021-09-12 08:12:40)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焦鹏程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一个春暖花开的清晨,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触摸心中的春天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触摸春天》,为我们描画出这么一幅动人的画面。这是一个特殊的女孩,她是一位盲童;用她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触摸着春天的脉搏;也让作者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灵动,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又是那么深刻,成人读来且需含英咀华,更何况一个四年级不到十二岁的孩子。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情感世界不够丰富,对自我的内心世界尚且缺乏细致、全面的感受,对盲人的内心世界更不可能有深刻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怎样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意味深长的哲理,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触摸安静的内心春天的同时,进而反观和触摸每个人自己的内心春天,正是这节课最终要做成的事儿。

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话题、展开丰富想象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句子背后的意思。

2.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受到生命的启示和感悟,懂得珍惜,懂得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意识地背诵积累。

确定依据

前面提到过,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精悍,意境隽美,但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有很多深奥且富含哲理的句子,没有亲身体验和经验积淀,一般难以体悟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肯定不太容易弄懂。所以我集中思考:“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集中解决:1.学生的阅读困难,理解障碍。对预习、自学后“理解不了的”、“感受不到的”,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好的阅读方法,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去实现突破。2.关注文本本身重要的地方,即文本的关键处和紧要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课前活动:“假如我是一个盲人”(盲人走路,盲人写字,盲人找笔)

一、谈话引入,感受春天

1.板书“春天”。同学们喜欢春天吗?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画面?

2.同学们眼中的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可以用眼睛、用耳朵、用鼻子、用全部身心来感受春天的美好。那么,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她用什么来感受春天?在她的心目中,春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一个盲女孩的触摸,一起去感受她心中的春天。

3.板书”触摸“。齐读课题,理解“触摸”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可以用一句比较简单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用简短的话说清楚谁(人物)、做了一件什么事(事件)、结果怎样(结果)。

2.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对这篇课文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奇迹)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词?

3.这节课就让我们抓住“奇迹”这样一个词,细细地读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在触摸春天时都创造了哪些奇迹?画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安静为什么会创造这些奇迹呢?可以在书上做批注,一会儿来交流。(板书:找、画、读、想。)

4.学生按要求细读理解课文。

三、品读奇迹,感悟安“心”

书就读到这儿。我们来共同交流。谁来说说安静在触摸春天时都创造了哪些奇迹?

1.“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探讨盲童安静能创造这样一个奇迹的原因。

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找出奇迹发生前后安静做了哪些事?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读读这些句子,圈出安静的动作,用心品味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动作的。

3.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触摸心中的春天-《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引导

A、安静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说得真好。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走路时会是什么样子的?(磕磕绊绊、摸摸索索、踉

踉跄跄)可安静却能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这的确是个奇迹。谁能读出这个奇迹?谁还想读?

B、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a.理解“流连”

b.引导想象:清晨,我们看见——(安静在花香中流连)

正午,我们看见——(安静在花香中流连);

傍晚,我们看见——(安静在花香中流连);

月亮出来了,我们仍然看见——(安静在花香中流连)

c.这就叫“整天流连”。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一个盲女孩不是呆在家中,而是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让我们带着对安静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抓动词和”神奇的灵性“品奇迹,悟安“心”。

这句话中写了安静的哪几个动作?(伸出、伸向)

极其准确是什么意思?(就是非常准确,十分准确)

如果把“极其准确地”“慢慢地”去掉,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通过

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作者说,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拢住了蝴蝶。这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比较难懂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面两个动作描写理解。

引导过程:从这些动作中,你能够感受到安静是个盲童吗?这些熟练动作的背后是什么?当她第一次来到这片绿地的时候,可能……可能……,她要走得很流畅,就要——(无数次跌倒)、就要(无数次受伤)……当她第一次把手伸向月季花的时候,可能……可能……她要达到极其准确就要——(无数次失败)、就要(无数次尝试)……

总结得出:作者所说的“神奇的灵性”实际暗示安静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2.“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1)此时此刻,你就是安静,请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

师述: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浓郁的花香指引着你,你的双手慢慢伸向那朵月季花,你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此时蝴蝶就在你手中。用心去感受,小安静们,你感受到什么?(生自由回答)

如果说安静此前触摸到的鲜花、小草、绿叶,那是一个静静的春天的话,那现在她触摸到的蝴蝶的扑腾,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春天)。

2)出示句段,学生想象填写

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安静可以用鼻子去闻,

她闻到了()

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安静可以用双手去摸,

她摸到了()

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安静可以用()

3)小结:眼睛看不见了,可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全身心地感受着这个绚丽多彩的春天,感受着生活的美好,她的内心世界和我们一样,也有一片明媚动人的春色。这怎能不令人感动呢?让我们把感动读到这段文字里去吧。

4)配乐齐读第三段

3.“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1)学生自读品味,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交流感受。

2)品读“张望”

“张望”用在这句子中合适吗?

课件出示海伦·凯勒的名言: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由此可见,安静是可以望见的。她能望见什么呢?(激发学生想象,并引读”弧线“句子)

安静张望着,她仿佛看到了(蝴蝶翩翩的舞姿),此刻——(一生读句子)

安静张望着,她仿佛看到了(蝴蝶飞翔的快乐),此刻——(一生读句子)

安静张望着,这条弧线化成优美的诗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悠悠回荡——(配乐一生读)

这条弧线化成股股清泉,在你我心上静静流淌——(配乐齐读)

这条弧线像优美的旋律,再次回响——(齐背)

触摸心中的春天-《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如果弧线的这头是黑暗,那弧线的另一头一定是——(生答)

如果弧线的这头是痛苦,那弧线的另一头一定是——(生答)

如果弧线的这头是悲伤,那弧线的另一头一定是——(生答)

如果弧线的这头是绝望,那弧线的另一头一定是——(生答)

3)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我深深地感动了。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谁”包括哪些人?(生自由回答)

反复诵读中心句

小结:不管你是残疾的,还是健康的,不管你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也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小孩,你都可以创造——奇迹,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你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四、生活延伸,深度探究

1.推荐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搜集相关资料,办一期“生命”主题墙报。

这样教的道理

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从“创造奇迹”这条线切入,能够串起散乱在文本中的语言珍珠,也串起了一条情感的主线。这条“奇迹”线,可以引领我们朝文本的核心走,朝作者的内心走,直到最后走进我们自己的内心,触摸到灵魂深处那一缕最纯洁、最温馨的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