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自主发展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李毅
研究是创新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它是针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采用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同时也是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环境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种学习策略是对学生过去被动的、呆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弊端的极大冲击,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公平竞争的观念,自我教育的意识,组织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自行研究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以“自主选题,自主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
一、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确立“课题”
开展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和分析问题,寻找材料去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研究学习的任务。那么,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研究操作的课题?我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最乐于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一是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二是着重引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易小不易大,便于操作可行。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一开始从征集的上百个问题中,筛选确立了60多个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课题,如“我们周围的鸟类”、“高密城区的变迁”、“塑料.生活.白色污染”、“交通呼唤文明”、“火灾与隐患”、“挖掘民间游戏”、“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等等,并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技术革新三大类内容。接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组合分组,再次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的目标,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具体分工、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逐步实施。
二、让学生学会研究,体验感悟“课题”
研究是学生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发学生主动研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让他们逐步学会研究的方法,解决研究的问题,我在研究指导课上,着重对学生喜欢的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怎样分工与合作,怎样有针对性地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怎样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等等,边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边结合实际重点讲解,或者组织学生到考察研究现场进行实地指导,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研究学习的效益。随后,目标明确、分工清楚的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从学校开着介绍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走工厂、串乡村、跑书店,拍照、采访、调查、取证,充分地发挥了各自的内在潜能。
其中有一个研究小组搞了一个“为了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课题研究,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分头到我市城区各类学校对各个年龄段学生近视情况按如下问题进行了问卷、采访调查:您认为您近视的原因是什么?在近视前您知道怎样卫生用眼吗?近视眼给您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您采取了哪些办法来加强防治近视?还到市人民医院采访了眼科专家,摸清了近视的原因及防治的办法。同时对城区内八、九所眼镜店进行了定点观察,以确凿的数据对眼镜店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疑问。最后建议对城区的眼镜店加强规范管理,提高眼镜质量和合格率;呼吁同学们为了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人人应该时时注意用眼卫生,加强锻炼,预防近视。他们还发出了畅想,发明一种既能防止人们近视,又能帮助人们消除近视非常先进的东西。这个小课题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让学生学会整理,总结归纳“课题”
郑板桥对写作要领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课题,就是把他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研究报告(或考察报告、调查报告等),这是学生研究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我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让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撰写。撰写时要求学生在文字上要精炼,力求言简意赅;在内容上要立意新颖,既有实践性、创见性,又要符合科学性;在思路上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就是说让学生理清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至少需要从四方面体现:一是简要背景说明,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二是具体安排,有任务分工、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等。三是研究内容、措施及结果,这是需要重点详写的部分,内容充实,措施得力,证据确凿,结论正确科学。四是建议或倡议,既有独到的见解和改进的力度,又针对性强,让人看了信服,便于改进创新。撰写完后,研究小组成员在老师进一步指导下,再共同讨论,各抒已见,反复修改,反复锤炼,精雕细刻,就像三秋之树,枝蔓除尽,脉络清楚;在选材立意上,不拾人牙慧,不作老生常谈,就像三月之花,率先开放。
这样,学生对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得到了掌握,由愁着写、学着写到争着写,写出了一份份具有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一学期以来,学生整理撰写了10多个课题研究报告,尽管这些课题研究报告还略显幼稚,但字里行间流露着他们的微笑和希望,体现着他们的研究创造的成果。这不仅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标新立异,还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让学生学会评判,科学鉴定“课题”
评定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态度和主动性,以及课题研究成果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对促进课题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我本着“自主发展、自主评价”的原则,由学生推选,成立小课题研究评定小组,注重加强各个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的评定。设计了“学生课题研究情况记录表”、“采访调查表”、“考察探究表”、“考核评价表”、“师生评价表”、“家长反馈意见或建议表”、“考核评定小组鉴定表”,为课题研究的评定提供比较充分的依据。对于评定的对象既有学生个体,又有研究小组群体;评定的内容既有学生参与的态度和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有合作精神和成果的表述。评定时,先各课题研究小组结合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自评;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最后由研究评定小组进行总评,得出科学鉴定,并给每个学生最闪光的一面给予恰如其分的定位,如“调查能手”、“创新大王”、“研究新星”、“探究勇士”、“考察带头人”等。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激起了学生的自信和创新,使孩子们时时洋溢着成就感,再次奔向成功的彼岸。
课题研究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评判、自主管理,更加从理性上懂得了科学探究的内涵,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