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转化为实践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当今在课改教学问题中,难操作的问题尚多。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问题谈一谈如何把这理念转化为实践做肤浅阐述。课改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操作难。
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要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一理念转化为实践,就必须掌握以下几大要义:
一、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课上应尽的责任。
1、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了自己在本课中想要学习的是什么?想获得什么知识?
2、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氛围。
6、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二、教师要充分开发和提供课程资源。
这里要理解“课程”、“课程资源”这两个理念。
课程: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带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经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
课程资源: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利用的物质的以及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卡片、音像、风俗、习惯、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
三、教师必须有新的教学观。
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探究的情境;应使自己的教学少些严肃拘谨的气氛,多些民主宽松的互动;少些教材的生搬硬套,多些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少些教师的单向传授,多些学生的实验、游戏、讨论和质疑。
除了这还不够,教师在课前还要认真思考;课上学生在何种情形下他们才学得最好这一问题。我认为,学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能学得最好。
1、学生对所学问题有兴趣时;
2、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
3、当学生能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时;
4、当学生遭到挑战时;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6、当学生被鼓舞、被信任时;
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利增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
1、教师切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1、基础目标,发展性目标。
2、教师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3、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以及尽可开发的课程资源。
4、教师在参与活动中,应及时收集信息,并有目的地进行反馈,以取得沟通。
5、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
6、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去理解文本,而不是强加死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