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价,优化系统的“神器”

(2021-08-13 11:15:3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评价

分类: 教学研究

刘 婷

体育教师出身的张云霞,自从担任课改评价中心主任后,每天的工作量就明显加大了。

评价,优化系统的“神器”

每周一上午10点之前,全校教师都会将自己的本周教学计划上传到课改评价中心的专用邮箱。10点之后,张云霞会打开邮箱,选择其中几位教师的周一课时安排,带领中心的其他两位教师,开始一周的课堂评价之旅。

“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评价标准,课时计划表中,是展示课就必须上展示课,是探究课就必须看到学生探究。”张云霞介绍,一周下来,每位教师的课都会督查到,但是具体是哪一天、哪节课,则是随机的。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当然,课堂督查评价远不是这么简单,不同星级的教师,督查评价的要求也不一样。泽州一中制定了非常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共8大项44小项,操作性很强。“只要教师按照这44项标准去组织教学,课堂的方向基本上就不会跑偏。”张云霞说。

“我现在虽然不带课了,但进课堂的次数和时间却更多了。我不是在课堂上,就是在去课堂的路上。”张云霞笑着打趣。“课改评价中心只是我们学校8个管理模块中的一块,大家各自干好自己模块的工作,每个模块都有明晰的评价和反馈系统。1周下来,1个月下来,1个学期下来,谁干得好,谁有进步,一目了然。”

串联式的模块管理

张云霞说的8个模块,指的是学校的8大处室,即学务处、学导处、学统处、学勤处、学源处、学研处、课改评价中心和团委。这8大处室,对应评价的是学校的10个学部、14个学科组、35个备课组、11个科室。“学部”是泽州一中针对每个年级班级数较多的现实,所采取的化整为零的管理策略,他们将高一年级19个班分为4个学部,高二和高三年级各分两个学部。

张云霞随手给记者画了一张学校层面管理评价图,恰似一张并联的电路图。在这张“电路图”里,后勤围绕前勤转,学处围绕学部转,学部围绕教学转,一切围绕学生转。导图的最顶端是督查室,由校长助理担任主任,直接对校长负责,督查室每周对8大处室进行督查,根据学期计划、每周计划、学校布置的工作、生成性工作、完成工作实际情况,以及一周督查的情况进行考核,分别给予相应的等级考核,每周日校务会上通报上周的考核等级,提出存在问题,并在相应公示栏公示。而8大处室也要对各自分管的学部、科室、学科进行等级评价并考核公布。

泽州一中评价系统中,等级评价是最鲜明的特色。无论针对哪个层面的评价,一定会有等级呈现。譬如督查室对8大处室的评价,只有一个处室能得到A等级,3个处室可以得到B等级,2个处室为C等级,1个处室为D等级。要想拿到高等级评价,就只能朝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方向努力。

有趣的是,这种等级评价多数时候都是捆绑式、牵连式的。譬如,如果某个学部被评为A等级学部,那么这个学部所在的6个班级,就能分别评出2A2B2C,而得B等级学部的则只能评出1A2B2C1D,得C等级学部的评出1A1B3C1D,得D学部的评出2B2C2D

泽州一中的模块管理和等级评价结果,不仅仅停留在纸上和张贴在墙上,不同等级的处室主任、学部和班级,以及学科主任、备课组长的津贴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评价制度,就是要大大方方地让干得好的教师和表现优秀的学生,得到明明白白的嘉许。”李海勇说。

教师课堂晋级“十级制”

泽州一中一楼走廊最显眼处,张贴着“最牛班主任”和“星级课教师”的大幅照片。记者采访了该校2013年高考理科最牛班主任贺玉瓶。她所带的班是学校课改文化创建最好的班,被定作范式在全校推广学习。

贺玉瓶是学校课改先锋、首批星级课教师。她今年刚刚送走一批高三学生,这批毕业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9月份,学校要求她接任新一届实验学部e学部的学部主任,e学部实行信息化教学“人人通”。

“课改让我们这一批40多岁的教师树立了新的事业理想,我仿佛重生了一次,找到了新的起跳点。”贺玉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眶湿润了。

泽州一中设立的“十级制”教师课堂晋级制,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起跳点。这十级分别是试水课、过关课、升级课、达标课、品牌课、一星级课、二星级课、三星级课、四星级课、五星级课。

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自主申报想要起跳的级别,程序是将自己一周的课表填入申报表,课改督查组根据填报的课表随机观课,而不是固定在某一节课。这就要求申报的教师每节课都必须按照相应标准去践行,而不是侥幸依靠某节课过关。

不同级别的课有不同的评价细则。如试水课要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重点几个环节能掌握、学生会最基本的展示交流,这一般适用于每年新学期刚到校的高一学生和每年新招聘到校的教师。

青年教师段江红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应聘到泽州一中任语文教师,两年来,他自我感觉成长迅速。“以前实习的时候,硬着头皮讲满堂,最后自己都觉得讲不下去了,现在总觉得一节课时间过得好快!现在的课堂,不只学生表现、成长得好,教师自己也觉得很舒服。”

教师晋级不能越级申报,必须一步一步晋级,级别越高,评价要求越严格。品牌课、星级课的评比,学校每次都要邀请市县教研员、外聘专家进行评课。晋级评价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从教学常规(课堂记录本、学道的批阅记录情况、教师个人听课情况)、学生对教师评价、导师制的执行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月考成绩等多方位进行评价。

教师的课堂晋级与教师的评模晋级、绩效工资、外出交流都有关联。如教师评职称,一星级课教师总分中可以加5分,品牌课教师加3分,达标课教师加2分。每学期创先争优评比,课改优秀教师优先入围。

“十级制”晋级课,几乎天天都在泽州一中上演。这种高强度、大容量的评比,持续推动着教师的快速成长和学校的课改进程。有着14年执教经历的教师冯爱莲,对课改有切身的感悟。她说,课改之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强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许多。“以前很难与学生成为朋友,但是现在,学生愿意向我吐露心事,而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了,不知不觉就和学生一条心了。”

学生评价“连环扣”

对应教师的“十级制”晋级评价,泽州一中对学生也设计了十二档课堂学习评价,即:高一设“婴儿、幼儿、小学、初中”4个档,高二设“高中、大专、学士、硕士”4个档,高三设“博士、博后、院士、诺奖”。每个月对学生汇总评价一次,ABCD等级学簇的学生分别记4分、3分、2分、1分,学生个人获得学习之星1次记1分,每达10分晋一档。

难得的是,泽州一中课堂学习评优科目为国家课程方案要求所设的全部科目。

学生要取得A等级,单是自己学好是不够的,这个评价和他所在学簇和班级的等级成绩也是相连的。譬如,学部根据课改文化创建标准,每周对所辖班级进行考核,A等级的班级9个学簇评出3A3B3CB等级的班级评出2A3B3C1DC等级的班级评出2A2B4C1DD等级的班级评出1A3B3C2D。班级等级越高,获得高等级的学生数也会相应增多,反之亦然。

而班级等级的评定,又与学簇的等级评定相关联。一个班级9个学簇,每天选一个值日学簇,每节课对其他8个学簇课堂学习做出1A3B3C1D的评价,A簇的6个学生,可以获得2A2B2C的等级评定,B簇则只有1A2B2C1D。各学簇对簇员课堂学习的评价,由学簇长主持,依据簇员每节课展示、质疑、讨论等表现,对本簇成员分别给出相应的等级。

值日学簇是泽州一中课堂组织形式中的亮点。每个学簇轮流当值日学簇,每天晚自习最后10分钟由班委组织召开会议,由当日值日学簇围绕教学和班级管理进行5分钟总结评价,再由次日值日学簇进行5分钟值日演讲。学室委每天对值日学簇值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为值日学簇评定等级。

就像一个连环扣,泽州一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是环环相扣、互为依存的,每个学生都在这个“生态链”上唇齿相依,荣辱与共。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学校制定了各种“星级”评比,如学习之星、展示之星、质疑之星、评价之星、学道应用之星,最优学簇、课堂晋级达优、学习成绩达优、学簇团队建设达优、学习标兵等。

高二(7)班学生侯素枝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现在这种评价制度,在她看来,这种评价,有利于激发同学之间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和上进心,“常有一种莫名的班级荣誉感涌上心头”。她所在的学簇去年被评为全校最优学簇,领奖的那一天,全簇6名成员还提前策划好庆祝POSE,击掌发誓“生命不止,学簇不离”,“这一幕一定会成为我高中生活中最美的记忆。”侯素枝说。

“面对十几岁的青少年,评价是最好的管理。这种连环扣式的评级,可以有效地促进深度学簇化,可以对学簇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实现有效调控。”张云霞说。

的确,泽州一中将管理评价这一“神器”运用得出神入化,这些看起来十分繁杂的量化评价,因为有了8大模块的分工,有了每个层级的对应负责制,并没有给管理层和教师增加过多的工作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评价,犹如杀毒系统中看不见的系统优化功能,不断地过滤、清理、删除系统运行所带来的临时性“垃圾”,保证系统能及时升级换代,时时保持最优状态。而这种最优状态的现实表现,就是“学生高度自主,教师勇争上游”的泽州一中精神风貌。

“没有评价的高效课堂系统是无法实施调控的,失去这个抓手,我们的课改也将无从走向不断优化。”李海勇校长如是说。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