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促改革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王子锋
高效课堂使课堂流程由“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的过程”。甘肃省景泰县第四中学确立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成长起来”的基本课改理念,明确了以“学、导、练、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切实推进“有效自学、合理引导、变式训练、及时检测”的教学策略,制定了“精神饱满、态度积极、目标明确、点拨巧妙、学练愉快、效果满意”的课堂评价标准,确定了“教研形式多样、集体方案可行、个性修改实用、学科特色鲜明、课堂教学实效”的教研活动目标。
为了使每位教师在短时间内进入课改状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学校主要抓好“三课”:
扎实上好日常课——苦练本领。学校领导成立年级中心,抽派教研员进行听课、转课、看课,对每个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情况及时反馈。这是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理念,自觉进行课改的主要途径。
用心上好研讨课——提高技艺。教研组坚持每2—3周进行一次“同案异师”或“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至少由两名教师执教,在不同的班级授课。学校希望在研讨中锻炼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实操性,提升教师的课堂导学技艺。
精心上好展示课——培植名师。根据学校活动情况,每1—2周会安排一个科目的教师上一节展示课。展示课由教研组准备,全校教师、部分学生家长参加听课、评课。展示结束后,经过组内反思,执教者将在教师例会上总结自己的感想与收获。
高效课堂的推进,真正使学校师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认真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言展示,自信心不断增强,课后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习惯也逐渐养成;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听课探讨,把学习和课改当作工作的主要任务。学校教研氛围浓厚,竞争意识强烈,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师生在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中获奖率大幅度提高。
课改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只要有行动,就一定有收获,就一定会走向成功。当学校真正走在课改路上的时候,就会发现最初的种种担心都是可以克服的,课改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机重重”。置身其中,就会感到开放的课堂是那么异彩纷呈,师生的活动是那么丰富生动。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景泰县第四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