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形态背后的“隐形密码”(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许多去杜郎口、西下池等学校学习的校长和教师都希望复制这些学校的课堂模式,但是许多人都曾遇到这样的困惑:“临帖”时往往似是而非,课堂教学改革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他们只关注了课堂表面,而未能深入理解课堂背后的理念和支撑。
课堂核心是以生为本
崔其升
现在有很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课堂缺乏深入的理解。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很多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以及一节课的目的、内容、任务、达标率等,学知识、做作业、会考试、能升学,成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实,课堂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关注点是每个学生,尤其是薄弱群体。
在课堂上,学生最盼望的是展现自己,被其他人关注。他们希望自己回答时、展示时、灵感迸发时、超越自我时,都能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和称赞。学生的成就感、认同感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关键。学生的欢腾、自信、兴奋是课堂的灵魂,也是课堂的最大魅力。
学生是课堂的根本,教师应该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营造氛围、制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
课堂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课堂是解读文本、分析教材的辩论场,课堂是激情四射、斗志昂扬的演讲厅,课堂是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实验室,课堂是即兴发挥、捕捉灵感的智慧殿堂,课堂是为人生拉开帷幕的大戏台……
总之,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天赋、才华、智慧、思想展现出来,实现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重视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否、思考否、交流否、碰撞否、演讲否、应用否、创作否、发现否……让学生在做中学、练中学、演中学、思中学、用中学,只有这样,才能释放他们的潜在能力,挖掘他们的创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