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后记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一、反思学生学习的效果,写好“再教设计”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就要做到“当堂思效”。“当堂思效”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心情是否愉悦。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面露喜色,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说明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如果大多数学生昏昏欲睡、萎靡不振,或显痛苦状,说明我们的教学手段没有引起共振效应,这样课堂教学就算你讲得再精彩也是不成功的。
第二,要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
对上述内容我们都要在课后及时记录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下一节新课前,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补救;再教下一个平行班级或几年后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及时修正。这就是所谓的“再教设计”,对一个新老师尤为重要!
二、记录成功的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成功的经验一般是教师自己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得意之作。如:巧妙的新课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直观生动的演示、合理的时间分配、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等。
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教学后记”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总出现相同的错误。教学中,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如果我们能及时记录下来,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失败又何尝不是成功之母呢。
教学后记还可以记录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等等。其方式也有很多,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使我们少走弯路。一个青年教师,只要能持之以恒,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就能用较短的时间成长为一个专家教师!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