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2021-07-06 16:53:55)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徐亚民

探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处理反馈信息等探究过程。这一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就此,我提出如下四个探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策略供商榷。

探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策略之一:教师启导探究教师启导探究,是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的定向、选题、实施、创新四个方面进行操作的。

一是定向启导。教师对探究课题的目标、意义、方向、方法等的启导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开展的指南。教师的启导要简洁明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为什么探究,探究什么,怎么探究”心中有数,并能在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对照目标,努力去实现。

二是选题启导。启发指导学生选好探究课题是教师启导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启发指导学生从必修课内容中反映的事物特点、因果联系、前后“矛盾”等方面去发现问题,也可启发指导学生从现实社会生活或社会热门话题中提出问题。对学生中产生的一些奇怪问题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大胆地允许学生思维的扩展深化,给予他们求异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见。

三是实施启导。教师对探究性学习课程进行实施启导是教师启导的关键一环。实施启导包括对实施方案制定的启导和对实施方案执行的启导,它能指引探究性学习活动步步深入开展,以致目标的实现,这一过程是复杂的,并贯穿于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始终。四是创新启导。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从活动的内容或从别人的发言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鼓励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给探究的内容予合理的补充和扩展,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大胆去设想,做到“人人都在说,只有我说得深刻”。教师启导探究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积极地读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发现、领悟和体会新的东西。在过程中,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读书、思考,而是在重点难点之处,以巧妙的启发、指导以及点拔为学生指路、搭桥。

策略之二: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个体认识的差异性,自主选题立项、自主读书找资料、自主思考组合信息、自主体验探究过程(自评、互评)的一个探究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自主选题立项。学生选择探究性学习课题应在教师的启导下进行,以免选择“死题”、“难题”、“怪题”。

一般应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科学性。科学、正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生命,应做到课题来自学习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

第二,创造性。有新意,不是人云亦云,应力求创新。

第三,普遍性。课题从实践中提出来,应对学习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指导意义,以小见大,关心国内外形势。

第四,时效性。活动课题的选择应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或具有前瞻性。为此,教师可事先列出一些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或参考。如我在开设《社会问题探究》选修课中,列出了“街头大排档兴衰探究、高州三高农业的现状及出路、现代家庭教育之我见、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等题目供学生选择或参考。学生认为:这样做便于他们选准题目,少走了弯路。自主读书找资料。面对已选定的探究性学习课题,要求学生重视课题的审题、设计回答课题的纲目。然后,围绕纲目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文宪、或开展实验求得数据,以充实自己的论点。最后反复推敲、修改、创新,形成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组合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将思维“聚焦”于经筛选提炼出来的课题上,尤其要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清晰度,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变”、求“活”,把已知的和经过自主思考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写出“人人心中都有的事,人人笔下却无的文”。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学生自己体验和互相体验探究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参与的程度、学习态度、学生的体验和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在教师的启导下进行自己体验和互相体验及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探究性活动过程中获得感悟和体验,往往会起到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作用。如:我开设的《社会问题探究》选修课结题时,几位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讲到:“这次活动让我获得许多体会,这次的论文是我自找资料、自己写作的,这给予我很大的鼓励,想不到自己能写出3000多字的文章”;“这次活动提高了我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写这篇小论文,我学会了怎样去找资料和整理资料,使我亲身体会到了图书资料和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海洋的宽广”;“完成这篇小论文除了一点成就感外,还感受到了亲身努力的喜悦”。……学生自主探究的核心,不仅仅在于完成探究学习活动课题,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案例:制定《家庭理财计划》。理财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在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中介绍了储蓄、股票、保险、债券和办企业等多种投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我首先指导学生全面学习有关投资的知识,比较各种投资方式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虚拟一份《家庭理财计划》,接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有关资料,为这份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并努力使计划不断完善,然后学生利用周末把计划与父母进行协商,从家庭收支的实际出发,对计划进行修改,使计划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一活动使学生实践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更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和增强了做人的责任感。一举数得。

策略之三:生生协同探究生生协同探究,弥补了师生间直线交流的缺陷,活跃了群体的探究行为,学生个体智慧为群体协同功关作出贡献,生生协同探究能使个人单枪匹马不能解快的问题迎刃而解。其主要操作要素是:情感的互动感染、讨论的互相启迪、过程和结果的互相评价。情感的互相感染。对探究学习活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推动,情感的互相感染使小组探究更具有和谐、民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敢于探究思考,发表意见,不甘落伍。讨论的互相启迪。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辩论等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讨论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讨论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指定的,可以是同学们提出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同学间的思维碰撞促使了创新火花的迸发,探究活动过程多了“我有不同意见”、“我有补充”,少了统一认识过程和统一的结论。过程和结果的互相评价。在中学阶段,对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评价过程比评价结果更重要。学生在探究情感(或思想)、口头报告、活动展示、实验操作、书面作业等的过程或结果中自我评价,互相观察,互相评价,能在短的时间内得到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及时纠正、订正或调节。生生协同探究的核心,在于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他们摆脱思想的羁绊,充分展开思考、讨论、表演,共同寻找较合理、有价值的结论或观点。案例:制定《班级理财计划》。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协同探究的机会,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指导他们根据高一“经济常识”有关内容和班会费的收支项目和班级实际,各小组虚拟一份《班级理财计划》,小组成员经过分工查找资料,集中讨论筛选材料,共同协作努力使计划不断完善,使计划由虚拟计划成为有可操作性的班级理财现实计划。最后,教师对各小组制定的《班级理财计划》进行评阅,选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计划进行班内交流和班际交流。这一作法使学生在协作的环境中密切了联系,沟通了情感,活跃了思维,煅炼了能力,共同找到了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策略之四:教师科学评价探究性学习课程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创造性素质目标。因此,教师对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一是科学评价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过程的程度和质量。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把学生平时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测评,看重的不在于成果与学术水平的多少与高低。而在于看学生是否按科学规律掌握了调查研究、科学探索的办法。诸如小论文、调查心得、设计方案展示、制作成果展示、实验演示、口头报告、答辩等。对学生参与程度的评价一般多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及颁发奖状、证书的形式(如最佳创意奖、最佳组织奖、优质小论文等)。二是科学评价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成果的质量。如小课题研究的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探究活动过程的严谨性、实施方案、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完成的质量、达到的水平等。对成果的质量一般采取打分或评价的形式。与学科教学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的是探究性学习课程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可能他们最后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不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诸如设计课题、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除了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探究的课题等。能够让学生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