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学习“三步法”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谢绍平
一、自读自悟:
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生用适合本课阅读的方式、方法读书,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课文,粗知文意,说说对作品的感觉。并抓住文章要素, 用多种方法一句话概括文章。体现阅读性、综合性、表达性、注意性、求异性、敏捷性的基本特征。
利用:读书“五到”、“三法”、选读方式。
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事(景)的综合概括。
达到:一句话构成一篇短文。
培养:概念思维、目的记忆。
二、选读研究:
(1)、让学生知道“怎样学”。学生把想研究的句、段,读懂后,说说对研究内容的感受。通过划划、想想对发现问题和重点、难点,自己提出“为什么?”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解答为什么,经过思考研究归纳出“说明了什么”。体现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基本特征。
利用:质疑“四法”;重点、难点“三步法”
通过:提出:为什么--还为什么(多个)-- 说明了什么。
达到:试图联想,把教材的内容变幻为现实场景。
培养:形象思维,兴趣记忆。
(2)、 让学生体会“我能学”。 学生把第一次研究说明的问题,教师整合后与作者的思想结合,提出新的“为什么?”小组说说议议,相互交流,体会出“又说明了什么。” 体现深刻性、研究性、合作性、体验性的基本特征。
利用:联想“四法”
通过:综合前面“说明的问题”,又提出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或又说明了什么—还说明了什么
达到:把作者思想、生活经验、相关知识、与所学内容通过联系联想的方式整合。
培养:判断思维,情景记忆。
三、积累创新:
让学生变为“我要学”。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所学知识中,在联想或想象中,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创造。学生在创造中知识得到升华,在积累探索中创新。围绕主题学进行读、写、画、演的综合展示。体现灵活性、广阔性、发展性、求异性、批判性的基本特征。
利用:想象“四法 ”
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材中
达到:感情品味,再造想象;多思多维,创造想象
培养:综合—概括—创新;推理思维, 扩展记忆 。
课前图书馆、书店、网络查阅,收集、整理资料。课中、课后使用。用掌握的知识,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