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探究创造交流的自学模式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语文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要求语文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利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和“想学”的冲动。
二、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学生的表现需求。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表现中强化自己的学习需求并得到锻炼,产生感受和体验。
三、鼓励个性化阅读,满足学生个性张扬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尝试个性化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法进行个性化阅读。如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样同一个句子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张扬的氛围。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的宽容一些,只要每一个“哈姆雷特”都合情合理即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求异创新,满足个性张扬的需求。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学生就能逐渐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