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系列课例
(2020-06-04 17:21:25)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朱庆祝
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如果每个人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成一种艺术,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刻,追求细节。这样,你的工作就会经得起人们细心观赏、品味。推而广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不断追求细节完美的艺术过程,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不断追求完美艺术的教育过程。
——题记
时下,校本研究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走进了我们的各中小学校,走进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里。而真正走进我校教师心里、改变教师职业生活的还得追溯到2006年元月。
记得省教科所叶平所长和姜瑛俐教授亲临伍家岗区,为老师们详细讲解了校本研究的内涵实质,让我们感受到教学与教研同构,感受到教学与培训同在,感受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可以基于课堂教学实际,通过“课例”、“案例”编制这一平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重点和盲点。这样让教学研究根植于学校之中,根植于课堂之中,根植于教研组之中。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率先在数学组进行案例研究的探讨与实践。
今年四月下旬,学校数学组成功完成了“如何在几何教学操作活动中采取有效的组织策略”这一案例的研制工作。通过这一模板型教学案例编制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校本研究是一种常态下教研,它有效地促使了教研活动返璞归真,让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研究,通过研究真正服务教学,同时促进老师自觉地培养研究意识,提升专业素养。老师们由当初地肓从变为主动,由观望变为关注,最后到认真参与。今年秋季,学校各教研组积极行动,围绕研究主题,认真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多轮”的研究方式,立足于课堂教学,重研究实践过程,在实际的参与中努力营造教研组文化。新来的我被老师们的研究热情所打动,也积极地参与到教研组的研究活动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校本研究的快乐,也感受到教学细节绽放的课堂“艺”彩。
一、教学设计的细节——严谨
学 科:语文
执教者:徐婷
导入新课
情景片断:
师:(一边检查学生的书本文具,一边提醒学生坐好)同学们都坐好了,老师奖励大家,请你们一起坐上火车去旅行。先让我们叫上这些拼音小伙伴吧!
生:齐读“an en in un ”(张贴在黑板所画火车的车窗上)
师:呜——第一站到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边说边出示并张贴山的图画)
生:山羊
生:一只山羊
师:把话说完整,谁来说?
生:图上画着小山羊。
生:我看见图上画着一只小山羊。
师:真棒!出示“ang”这就是山羊的“羊”的韵母。
师:(出示ang 进行教学)想一想这与我们学过的哪个韵母很想像?
生:同前鼻韵母an
师:这个拼音是后鼻韵母,请跟我读(教师示范)
生跟读
师:读的时候,要先做出的口形,气流从鼻中出来,请大家仔细看老师的发音口形,边认真听辨读音(老师再次示范)
生练读,(师提示学生将手指放鼻前感受)
师领读示范,生跟读。
生开火车读,个别指导,指名读,最后齐读。
快乐点睛: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基础。在近两个月的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为教师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在课堂组织上,课前准备是很关键的。徐老师一边检查学生的书本工具摆放情况,一边提醒学生坐端正做好上课的准备,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奖励大家随老师一起乘火车去旅行。这一教学设计,通过老师生动的儿童化的语言所呈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通过叫上拼音小伙伴复习了旧知,即前鼻韵母,这样,很好地为学习后鼻韵母作了铺垫。随着“呜”的一声老师随即说道:“第一站到了,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吗?”这样自然地出示图画,引出第一个后鼻韵母开展新知的学习。
二、教学指导的细节——示范
学 科:英语
执教者:张君
复习旧知
情景片断:
师:(出示颜色图)这是什么颜色?
生:green(部分读得不标准)
师:跟我读,(示范)
生齐读。
师: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green , green ——green!
生(兴致盎然边击掌边有节奏地读)
师:应怎样书写呢,大家请看(老师示范板书,并用上了绿色粉笔。)
老师依次出示红、黄、白等五种颜色的词,引导读词,再用对应的颜色粉笔书写单词。
快乐点睛:
这是三年级英语课中的一个小片断。在这看似一个很细小的环节上,老师对刚接触英语学习的孩子,注重作好示范。在部分学生读得不准确的情况下,抓住时机,及时示范,引导学生观口形、听辨音。为了加深记忆,师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好似儿歌朗朗上口,学生在乐中学习英语,既有趣又便于记忆。最后在示范单词的书写时,老师用对应单词的颜色粉笔板书示范,让我们感受到教师这种无痕的示范魅力。
三、教学过程的细节——智慧
学 科:音乐
执教者:肖丽莉
打击乐器伴奏
情景片断:
师:让我们一起完整的随着伴奏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请你们根据手中乐器的音色特征设计一种节奏,想一想你的这件乐器加在音乐中哪儿最恰当,最能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
(学生试敲。放背景音乐)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份节奏谱,不过与大家的伴奏有些不同,大家来试一试,看效果如何
(多媒体出示打击乐器)
老师启发学生参与。学生代表自主连线形成打击乐器伴奏谱。(多媒体出示打击乐器伴奏图)
生:看谱伴奏,演唱歌曲(学生机械地用打击乐器伴奏,演唱也似乎毫无情趣)。
师:(环视了一下全班)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成六个伴奏小组,自行为歌曲设计一种伴奏,你们根据小组中的打击乐器看看加在音乐的那个乐句,哪个小节最恰当,最能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
(各小组积极尝试,整个课堂兴致盎然。)
师:(舒心一笑)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
组一:一人拿碰钟、一人拿铃鼓、一人握沙锤尽情的伴奏,其他几位学生则快乐地演唱。(整个课堂乐声一片)
……一组组分别展示。
师:(不由得鼓起掌来)真精彩!接下来,我们分组竞赛,学生分组合作,请根据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合作自主设计一组节奏,写在黑板上。时间三分钟。比赛开始。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设计节奏。
小组展示伴奏效果。
快乐点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根据学情对教学设计作一些改动或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实效。老师在全体学生集体为音乐伴奏时,灵敏地捕捉到学生学习兴趣“搁浅”,就及时进行课堂调控,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为整首歌曲伴奏,而是灵活地分组,激励学生。可以是一个乐句,可以是整首歌曲,最后干脆让学创编节奏,分组表演,将伴奏教学推向高潮。各组以现有的打击乐器为音乐设计伴奏,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设计,课堂气氛活跃而充满灵性。
四、教学评价的细节——欣赏
学 科:品德与社会
执教者:朱绢华
课前谈话:
情景片断:
第一教片断:
师:同学们,愉快的黄金周刚刚过去,一定有不少同学利用假期出游吧!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生:我和爸爸妈妈去了黄鹤楼。
生:我游玩了人间仙境——张家界。
生:(迫不及待)我到了北京——祖国的首都!去登了长城,游览了故宫。
生:我去游玩了我们宜昌的峡口风景区。
……
师:(小结导入)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饱览,去畅游。这真是“无限风光在中华,大好河山任我游!(师适时板书课题:大好河山任我游)
第二教片断:
师:同学们,愉快的黄金周刚刚过去,一定有不少同学利用假期出游吧!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生: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武汉,登上了黄鹤楼。
师:(笑着)噢,来了了省城武汉。
生:我去了宜昌的峡口风景区。
师:也不错。就近游览了宜昌的风景,我们宜昌的风景美如画。继读说。
生:我去游玩了张家界。
师:那真是人间仙境,张家界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生:我们一家还去了
师:哇!那一定是一次难忘的世界之旅!
生竞相举手。
……
这时上课铃声响起——
师小结导入: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饱览,去畅游。这真是“无限风光在中华,大好河山任我游!(师适时板书课题:大好河山任我游)
快乐点睛:
课前交流是课堂教学法的前奏。有效地利用开课前几分钟时间,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营造进入学习的氛围。朱老师在同课异构中,两节课都注重了课前交流。她围绕“大好河山任我游”这一课题,结合“十一”黄金周,启发谈话,引同学们自主表达,链接生活,自然导入。特别是在第二教中,在引导学生交流时,适时予以评价,如:当一生说游览了张家界时,老师予以这样的评价——那真是人间仙境,张家界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评价画龙点睛,不仅让学生知道这是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知道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油然而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虽未开课,但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巧于评价中,学生已进入了“大好河山任我游”的学习,滋生了情感,激好了学习兴趣。
短短几分钟的谈话,学生兴致勃勃,纷纷举手,乐于交流,这都缘于教师在评价上的细心处理,适时、恰当、激励、肯定性的语言评价,无不透露着老师对学生的欣赏。
结语:教育是一门艺术。实际上,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教学细节组成的。如:教师熟练地驾驭处理教材,精巧独到的设计教学流程,灵敏准确地捕捉教学时机……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处理好一堂课中的细节,也就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能使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
通过一年多来的校本教研,老师们以学科教研组为依托,以问题研究为核心,以课例、案例研究为凭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地交流、互助与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老师们勤于反思、乐于交流、善于学习。这撷取的几个有关“细节”的片断就反映了老师们在以校为本的研究中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以欣赏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随课堂中的诸多“意外”灵活处理驾驭教材,注重适时激励评价……透过其表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细节片断折射出老师的一种工作态度,呈现出老师的一种教学风格,体现出老师的一种教学智慧,反映出一种教育理念。关注这些成功的教学细节,就是让我们记录、交流、珍视并设计更有创意的教学细节,让细节闪烁教师教学艺术的光辉,使课堂别有一番精彩。
其实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如果多预设一些细节,这样我们在课堂上就会多预约一些精彩。当然,在细节的设计上,作为教师,首先应深刻理解与把握教材内容及蕴含的情感、熟悉学生和环境;其次,应有效组合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优化设计教学流程;再次,作为教师应关注课堂上生成的未曾预设的一些“意外”——这些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记得十一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中,安徽省教师陈金龙所执教的四年级《白鹅》一课,老师就极其艺术地处理了课前的一个小意外。曾未开课,陈老师早已手执话筒,站在了学生的面前,他微微欠着身,亲切地对全体学生说道:“短暂的相逢让我们再一次相聚。打声招呼吧!”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会是十分机械而拖沓地喊着“陈老师好!”,我心里不免为陈老师担忧起来。观摩的老师一个个注视着,等待着,期盼着。这时,只见陈老师仍处变不惊,欠着身,面含笑,语含情,极其温和地说:“没有热情!”学生再次问候,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些情味有了些温度了,陈老师极其机智道出一语:“有了热情,可是没有激情!”孩子们乐喝喝地笑了,台下则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画面,这一细节,真让人回味无穷。师生的情感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建立而交融。这精彩的教学细节也自然构成了经典的教学,其细节的处理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展示着教师的智慧,同时也反映出老师对学生的包容和美好期待。
教学的细节有时是一句话、有时一个表情或一次错误,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静心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而富有艺术的课堂!让我们更多关注教学细节吧,让我们的课堂时时绽放别样的“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