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科学态度评价
(2020-05-28 17:33:1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物理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一、态度与科学态度
心理学一般把态度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人、情景或任何其它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从行为特征来看,态度往往表现为趋向与回避、喜爱与厌恶、接受与排斥等。但是,态度不是实际反应本身,而是在特殊情景下以特定方式反应的内部准备状态。大多数的学者一般认为,态度含有三个侧面:(1)态度的认知侧面,它属于我们对某些情景及情景中我们所考虑到的那些对象的认识或了解;(2)态度的情绪或情感侧面,它属于我们由这些认识或了解而产生的感情色彩;(3)态度的行为侧面,它属于我们是否愿意作出某种举动的倾向或反应的准备状态。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关于科学态度的理论还不够成熟,缺乏权威性。由心理学对态度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科学态度是指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所持有的基本态度。科学态度包含三种成分: 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的认知成分。例如:知觉、理解、信念、评价;个体对自然界及其科学世界的情感成分。例如:喜欢、热爱、厌恶等等;个体在科学学习、科学实验以及对待日常生活事件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从文献上看,科学态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好奇心;虚心;进取心;实事求是;有责任感;合作精神;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等等。
科学态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和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都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物理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几乎都涉及科学态度,主要有:(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2)实事求是,重自然规律,不迷信权威。(3)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和合作的重性,有主动和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和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 科学态度评价的意义
1.监督物理教育教学的质量
我国新颁布的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都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态度的具体要求,比如,“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6页〕,“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 8页〕。物理课程标准描述了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准绳,无论是外部评价,还是课堂评价,都应该辩证地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既重视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又要高度关注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特别是科学态度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监督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的育人目标。
2.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实施科学态度评价对物理教育教学还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我国,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为评价而教”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评什么以及怎么评,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视科学态度的评价,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关注教学对学生科学态度学习的影响,并主动寻找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效改进物理教学工作
教学和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仅凭其中的某一方面,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都难以很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任课教师不仅要把科学态度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还要重视科学态度的评价,使科学态度的培养与评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而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及时、多次、灵活的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科学态度状态,诊断科学态度学习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改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学习。由于科学态度还包括认知侧面,因此科学态度的教学改进,还会促进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
三、 科学态度评价的方法
在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科学态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应该说更多的是质的评价,难以用量的评价方式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时扬弃传统的量化评价方式,用心灵之秤去称量。教育者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生科学态度的评价:
1、参与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运用事件记录法等。尽管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与内在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对应的,但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教师还是可以获得对学生科学态度形成较为准确和清晰的认识。要想获得客观的、丰富的有关学生科学态度发展状况的评价信息,教师就要带着比较明确的评价目的,甚至要有具体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并且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记录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事件频次记录法和轶事记录法是两种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的记录方法。科学探究和学生实验是观察学生科学态度的良好时机。科学态度虽然是内化的东西,但它必然要通过学生的行为外显出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每个学生都参与,都有不同程度的行为表现,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们的科学态度。
2、访谈法。通过师生之间的多形式的沟通和访谈,如课堂内外的讨论、各种形式的座谈,设置开放性问题,创设安全、和睦的心理环境,教师民主、积极的倾听,师生开诚布公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看法等。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访谈是评价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与学生进行的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或者偶尔的闲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这种方法让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姿势、表情、声调,还可以通过追问要求学生澄清或具体说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所以能更准确,深人地评价学生的科学态度。在访谈中,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科学态度作出即时的评价。对学生已有科学态度中合理的成分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使学生这方面的科学态度得到强化;对学生已有科学态度中的不正确的成分,要给予及时地引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3、问卷法。设计科学态度问卷,通过所设定的封闭式或开放式问题评价的学生的科学态度。多数教师都有过使用问卷法开展调查或填答问卷的经历。问卷编制是成功实施科学态度评价的关键。国外关于科学态度的问卷不少,其中比较成熟的如,The scientific attitude inventory: A revision (SAI II),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estionnaire (NSTQ)等。有的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有的教师可以针对评价内容的重心作适当的修改使用。
4、量表测量法。
根据我们要评价的学生科学态度方面,细化各项指标,制作科学态度量表对学生施测也是科学态度评价的重要方法。我国学者陈小松曾经过深入研究制作了《中学生科学态度评价量表》,该量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
5.句子完成
句子完成法通常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如,“我觉得物理……”,“一想起物理实验,我就觉得……”等等,要求学生进行填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内心情感、态度、需要、价值观等情意因素投射到反应之中。这种态度评价的方法实施起来很简便,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训练,但在结果解释时要谨慎,一般要结合其它评价方法获得的信息,才能作出比较合理的推论。
物理教育教学中,科学态度的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结果如果直接与学生的名誉、分数、奖惩和升学等实际利益联系起来,学生很可能防御性地在评价者面前掩饰自己,变得虚伪,因此如何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心理障碍,使评价更具客观性、真实性值得评价者研究和关注,同时评价无论采取哪些方式,本质上说都是在“用心灵去称量心灵”,因此教师自身的科学态度状态,教师的民主性格、宽容态度和人文素养对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枫叶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