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培训策略研究

(2020-05-22 17:37:0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姜春霄、殷月琪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同时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为了了解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笔者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形式,并辅以对网上教案的内容分析,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初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状况,对“教学设计”培训方案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调查的方法及过程

(一)问卷调查法

笔者根据调查目的编制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三大部分内容: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看法、教学设计方法的应用情况。主要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教学设计的应用情况以及教师对培训的态度等。调查问卷有近 20个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征求了有关专家(冯秀琪,河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意见进行了修改,于20063月底集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一线中小学教师,样本主要来源于三部分:山东威海市、山东青岛市和山东济南地区的部分中小学教师。抽样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便利性的原则,这些地区都有笔者的同学或同事,以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并依靠他们的协助调查,有利于保证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和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二是借鉴性原则,山东省是首批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四个省份之一,其中青岛市属于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这些基础教育比较发达地区的教学实践更有借鉴意义,对我们探索教学设计培训的有效途径,也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本调查研究,通过邮寄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91.5%。问卷的数据输入和分析使用的工具是Excel2000表格处理软件。

(二)内容分析法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直接体现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笔者通过网络,对不同地区的学校各学科的最新教案抽样,进行内容分析。教案样本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其中文科教案和理科教案各 20份。主要分析教师对教学设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二、调查结果

() 问卷调查结果

1、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

被调查的教师中,有 31.8%的教师教龄在10年以上,有9.1%的教师教龄在12年之间。教师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59.1%的教师是大学本科学历,另有40.9%的教师是大专学历。2、教师的基本教学观念

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制定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是围绕学习目标的实现,设计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过程。调查发现,一部分教师持“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如选择“教学设计是设计教师教学活动步骤的过程”的教师占到了 51.9%。“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观不仅不合时代的节拍,更阻碍了对教学设计的正确理解。

3、教师的教学设计观念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备课中凭直觉了解学生的特点,凭经验设计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设计方式,缺乏科学教学理论的指导,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这种教学设计的局限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也是对人类所积累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科学知识的极大浪费。调查结果中,选择“教学经验对教学设计过程影响很大”的教师占到了71.3%,而选择“受科学的教学理论影响较大”的教师仅占4.6%

4、教学设计方法的应用情况

教学设计是人们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系统各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它是各种科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应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对教师的日常备课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教师科学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能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计划教学,而大部分教师并不经常使用该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在教案检查或者教案评比时,才仿照教学设计的方法编写教案来“装饰门面”,甚至有近 20%的教师不知道“教学设计的方法”是什么,详见表3。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在于目前的教学设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导致教学设计方法的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教学设计方法的精髓,不具备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意识。

5、教师对学习方式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情况

选择学习方式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教学设计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者在这一环节所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和决定。对各种学习方式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知道在什么时候依据什么选择某一种学习方式,具有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方式相匹配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掌握新型的学习方式,有 13.6%的教师认为这些学习方式对达到教学目标没有帮助;有45.5%的教师有过尝试,但是由于缺乏及时的可行性实践指导,导致半途而废;有22.7%的教师表示经常在教学实践中用到这些学习方式。详见表4

6、教师的教学媒体观及教学媒体的应用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正确的媒体观,能恰当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并能熟练的操作现代媒体,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具备正确的媒体观,认为在课堂上使用教学媒体,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服务的。只有 13.6%的教师回答没有什么明确目的。有36.4%的教师表示自己对使用教学媒体有信心,并且操作熟练;有50%教师能应付一般的操作;有13.6%的教师表示对使用教学媒体没有信心,不能熟练的操作现代教学媒体。

7、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在培训之前,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培训持有较积极的态度,另有 37.5%的教师认为培训是“走走过场”,有6.25%的教师把培训当作一种负担。详见表6。教师对培训持有消极态度的原因有很多,通过访谈得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以往讲座式培训的内容 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脱节,效果较差。

() 教案内容分析结果

通过教案分析可以看出,部分教师的日常备课基本能按一般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不过,着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 一部分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类目标。大约有50%的结果性教学目标阐述中使用的主语人称不正确,目标描述模糊,可测量性差。

2 . 教学策略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少,一部分教师不能为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3 . 教学媒体应用以传统媒体为主,有的教师不能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的特长为教学服务。

4 . 形成性评价方式单一,不注重质性评价,以课堂练习的形式为主,这可能与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有关系。

三、思考及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对“教学设计”培训方案的设计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注重转变教师的观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行为和最终的教学结果。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培训首先要把转变教师的观念放在第一位。主要转变教师的两种观念:一是基本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观念。二是教学设计的观念,从单纯凭经验进行教学设计转变为科学教育理论与经验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培训中要增强教师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认识,使教师看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和力度,改变以往凭直觉与经验备课的习惯。同时,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培训中应加以充分利用。

(二)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教学设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

教学设计的根本价值在于有效的服务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针对教学设计一般方法利用率低的情况,我们应该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教学设计理论应尽量贴近实践,能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用为主。科学术语尽量通俗化,争取让教师在较短时间领会教学设计理论的精髓,尝到用科学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甜头,以刺激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培训中,要重视教学设计方法的一些细节内容,使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骤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有深入的体会,达到活学活用。比如,为了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可以对现有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修改,使教学设计模式更符合教师的日常备课过程。

(三)学习方式和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与应用,是培训的重点内容

选择与设计学习方式和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然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恰恰也是教师的弱点,所以应该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各种学习方式,特别是新型学习方式的适用情境和条件加以详细分析。可以通过实例,使教师对各种学习方式

的特点和组织方法有深入了解,从而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培训中除了要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还要重视教师的教学媒体设计与应用能力。详细阐述每一种教学媒体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增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的能力。必要时,可以对现代媒体(比如多媒体计算机等)的操作方法加以专门培训。

(四)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倡“做中学 ”

为转变部分教师对培训的消极态度,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纯理论灌输的讲座式培训。同时,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师不但要掌握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还要具备将教学设计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所以,应该在实践中渗透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使教师在实践中深入领会理论的精髓,在做中感悟和体会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灵活的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问题。比如,培训中可以安排一定的操作练习,这样既可以使教师得到实践锻炼,又可以使教师立刻看到所学知识的效果,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为了便于教师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培训中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比如通过案例分析法,给教师提供观察、模拟和思考的机会。给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正反案例,能激发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教师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提炼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同时,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找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应用教学设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