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数学情境的引入
(2020-05-21 17:21:57)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王洪顺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情境教学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怎样的情境才算是好的情境呢?解读下面的两个案例,或许我们从中会有所收获!
【案例一】
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新课导入。
师:上周末,你都做什么了?
生1:写作业。
生2:爸爸、妈妈领我去新世纪买东西了。
师:真巧,小明昨天也和家长一起买东西了。看!
(课件播放录像,4分多钟)
师:通过看录像,你有什么发现?
生1:他们去的也是新世纪。
生2:新世纪里的东西真多。
……
生7:我看到每件商品的价钱不一样。
生7: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牌。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看,每件商品的下面真的都有一个标价牌,上面写着什么?
(课件演示:将一件商品的标价牌放大)
生8:写着物品名称,可比克,还写着价钱是2.20元。
师:2.20元你也会读,真厉害。它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数可不一样,它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和它交朋友。(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案例二】
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时,学生对沿着长方形的长边和宽边旋转形成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形成圆锥体的感性认识不足。
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只用了2分钟的时间,学生便清晰的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两节课中,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但两者的效果如何呢?
在情境创设之前,我们教师必须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我们所追求的是有效!能简单的不复杂,但复杂的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小数的引入,应该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想让学生知道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须出示一张标价牌,不是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吗?而案例中的执教老师却将简单的问题故意追求复杂化,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情境,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设置,其目的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看过之后有思考、有回味。我们更应明白,数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情境同样也不能等同于生活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绝不是越真实越好,对于生活的真实,数学课应当有选择地适度模拟。只有真正能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的问题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所需要的。
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有效的情境才是最好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