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课堂浪费
(2020-05-19 17:57:42)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何达民
对于教师来说,“传道、授业、解惑”是其主要任务,而课堂则是教师战斗的第一线。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在现实工作中,我发现有不少课堂浪费现象,它们不但违反了新课程标准,而且对课堂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消极作用。
课堂浪费分显性浪费和隐性浪费两类。显性浪费比较明显,它主要反映出许多教师不太注意一些“小节”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有些教师不提前进入教室,而是在做着一些无关痛痒、鸡毛蒜皮的小事,等上课铃响完了,才匆忙走进教室。有的还要拖拖拉拉,甚至会迟到好几分钟,把一节本来就不长的课人为地缩短了。实际上教师应在打铃前几分钟就进入教室,准备教具,等候上课。
——有些教师习惯在课间拉来一、二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些学生有的是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是因为违反纪律,有的是因为做坏事闯祸等等。而这些教师在批评时往往既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时间尺度,又没有控制好理智,经常怒火冲天。上课铃响完了,自己要上课了,但却还在办公室里批评得没完没了。难道这些事情就真到了火烧眉毛、非得当场解决的程度吗?先去上课,下了课继续批评教育就不行么?让班里几十个学生等你老师,算不算浪费时间,是不是课堂浪费?
——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初,因为班里学生大面积的不遵守纪律,或是大面积的作业错误等等,盛怒难消,一进教室就喋喋不休地严词批评学生,全然不顾已经上课,把讲评和提问的内容变成了对学生的批评和斥责,从而挤占了新知识的讲授时间,造成了不良后果。
——在上课过程中,偶尔会有极个别的“问题”学生,或是开小差做小动作,或是捣蛋做坏事。有些不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就会中断讲课去处理这些事,浪费了好几分钟不说,师生的上课思路和节奏还全被打断,打乱。难道就不能抛弃“趁热打铁”式的“热处理”,先灵活地“冷处理”一下,等完成了教学任务,下了课再处理不行吗?
——还有的教师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备课不充分,讲着讲着突然“卡壳”了,出现了教师单方面的冷场现象。这些教师所处场面尴尬不说,学生也弄得没了兴趣。这种情况如果经常发生,很难相信学生还会对这个教师及他上的课感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我发现这样一些教师往往都完不成教学任务,为完成教学任务就拖课,少数情况甚至拖到下堂课上课铃响。这样做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首先是影响到下堂课的老师无准备时间,仓促上课降低了教学效果;其次是学生没有得到课间活动,头脑不够清醒,直接影响听讲效率;第三,有些学生急着要上厕所,只能让他们跑步去解决,跑步声音要影响旁边教室里的上课不说,还要浪费好几分钟时间,直接导致下一次的拖课,最终形成了拖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真是遗害无穷啊!这些教师,你们想过后果没有?
这五种显性浪费行为从表面上看是部分教师偶尔犯的“小节”问题。但我认为这反映出两个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是这些教师自身在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上有所欠缺,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教书育人”所必需的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要知道教师吃的可是“良心饭”,这种显性浪费行为明摆着是“误人子弟”。二是学校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失职”之嫌。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对教师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考核制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制。126
(枫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