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作者对话

(2020-05-15 20:10:05)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更应该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怎样达到这种境界?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教师的适时引导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期,周刊就向读者展示,教师和学生是如何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

授课内容: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执教教师:翁端莹   教师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

课前谈话

师:早就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乐于表达,善于倾听,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孩子。今天,希望大家都能展现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那么就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出示目标

师:首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朗读课文题目。现在,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课文的内容,以及自己的预习收获?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他通过4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比敬爱之情。

2:鲁迅先生的语言是幽默、诙谐。

3:我还知道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课文第一段的回答,我们把这种写作方式叫照应开头。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都很好。

师: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任务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学习目标。

(学生默读学习目标)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展示

师:请各位同学拿出你们的导学案,先完成独学部分,然后和对子讨论讨论。最后,由小组长集中一下小组意见,把你们想展示的小标题,领回自己的小组。

(学生开始独学、对学、讨论)

5分钟后,小组长集中自己小组组员的意见,上台领取展示小标题)

师:下面,哪个小组愿意先展示?

展示一:救助车夫

1:我们组先来。我们展示“救助车夫”这个故事。

2: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我”和父母回家时,发现了一位车夫,他光着脚,并且他的脚受伤了,于是“我”的爸爸和伯父便帮他包扎。之后,伯父还给他钱,送他回家……

3:我们选择演一段情景剧,再现故事情节。

1(饰父亲):哥,那边有个拉车的人,他好像受伤了,快去帮帮他吧!

2(饰伯父):好,快!

1:痛不痛?伤口已经处理好了,休息几天就没事了。

2:把这些药和钱拿回去,好好休息。

3(饰车夫):谢谢,太谢谢两位先生了。

1:在这一段,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和表情描写,让我们想到了旧社会的丑恶。在那样的日子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敢恨不敢言。因为没钱,他们不得不四处打工,就算再苦、再累,还要坚持着。因为他们要照顾一大家人,要守护一个家庭的幸福。

2: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这个车夫很可怜。那么冷的天气,没有围巾、没有手套,车夫甚至是光着脚在拉车。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

3:北风怒吼、天色阴暗,这正如同旧社会的环境一样。

4:从“伯父摸着我的头,表情严肃”这句中,我可以感受到,鲁迅由车夫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民。他知道社会黑暗的根源所在,却无力回天。这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5:第18段中的“扶”字,说明了鲁迅体会到车夫的痛苦。他第一件事就是将车夫扶起来,半跪着为他擦药,“扶”字体现了鲁迅的细心与冷静。我觉得,鲁迅是一个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人。

师:在这些动作描写中,哪个词是最让你感动的?

1:是“跪”字。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鲁迅不管身份上的差异,“跪”着给车夫擦药,这是多么真诚、多么难得啊!

2:我也觉得是“跪”字。鲁迅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担忧,他是伟大的,可敬的。

3:同学们,读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在你们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是一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

5:他对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充满了关爱和同情。

3:是的,他就是这样的人。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关爱、同情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师:掌声送给他们!同学们,他们展示得非常精彩,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精彩!

展示二:笑谈“碰壁”

1:这一段写的是“我”和伯父的一段关于“碰壁”的对话。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的理解?

2:通过查阅课外资料,我了解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我发现作者文章中“四周黑洞洞的”,并不是指环境的黑,而是比喻当时社会的一片黑暗。“碰壁”是鲁迅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遭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从这笑谈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4:从鲁迅先生谈到的“碰壁”中,我感受到了鲁迅的执着与坚持。

5:我也想说一说。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受人尊敬的原因——他是用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常人不能完成的事业。我们应学习他爱国爱民的精神。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作者的问题,又隐含着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

7:是啊,在这黑暗的社会,鲁迅先生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迫害,竟有多达181个笔名!鲁迅先生无私的行动,实践了自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的精神、他的情怀,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展示三:关心女佣

1:这一段简要地介绍了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2:鲁迅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还坚持写作,坚持为人民呐喊。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3:他总叫女佣多休息,自己却坚持工作。我也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总结升华

师:刚才,我们通过阅读作者对环境、神态、动作的详细描写,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吧!

师:拿出你们的导学案,照着屏幕上的要求,二选一,写一段话。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思考、写作)

师:现在有些同学已经完成了,完成的同学与你们的对子交流一下吧!

(学生与对子交流)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一心只为别人着想,不顾自己,所以受到了大众的爱戴。

师:我们一起再深情地朗读一下文中的段落——“他就是这样一位先生,他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他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所以在万国殡仪馆里,在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小学生来了,工友来了,盲人来了,秃顶的老人来了。纵有千般不舍,我们还是得和伯父作最后的告别。”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读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评委点评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叶显发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非常值得关注:

1. 在课堂上,能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将学习还给学生的课堂。

2.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尊重学生的选择。因此,课堂中的对学和群学具有实效性。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也能尽量不打扰他人,不影响整体的班级环境。

3. 在展示环节,方法合理、形式多样。学生能够沉下心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甚至经历了再生发、再创造的过程。

4. 教师的追问时机恰当,有价值,突出了学科特点。

5. 学生不仅仅是在阅读文本,还是在欣赏文本;不仅仅是在欣赏文本,还是在鉴赏文本;不仅仅是在鉴赏文本,还是在建设文本。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