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
(2020-05-14 19:54:52)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刘俊红
新课改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为了适应新课改,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正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环节。
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融合、统一的状态。课堂教学的和谐以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按照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调控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协调、统一,使教学节奏符合学生的发展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和谐既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可靠保障,也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和最高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包括很多方面,但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和谐,必须涉及课堂教学的基本关系和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认知情感、教学方式、反馈评价等方面的和谐。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只是对课本知识加以讲解分析,当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时,不是一带而过,就是模棱两可,那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他们对教师产生怀疑。相反,如果教师对问题能够仔细讲解,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运用自如,那么就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初中教师为例,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敏感好奇的学生。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有趣的实验,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优化作业内容,利用合理的评价手段,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课改鼓励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这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时,应该尊重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要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科学的评价是“个体内差异评价”,而非“个体间差异评价”。教师不应该拿学生与他人比较,而是应该看一名学生自身的进步情况。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改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爱学、乐学、会学。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栖霞市西城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