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学习
(2020-05-14 19:45:53)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感情理解文本、思考问题、展示风采。充满情感体验的学习是深刻的,充满情感体验的展示是精彩的。本期,“中国好课堂”精品展示活动将为读者展示,教师是如何通过点拨与追问,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的。
授课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凡卡》
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通过预习,你们觉得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
(1. 目标我明确——请一名学生朗读目标
2. 背景我知道——简单介绍写作背景)
预习检测,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对课文已经做了初步的预习,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预习成果吧。
(预习检测第一关——词语我会读)
(教师出示词语:撇嘴、揉眼、抽噎、指望、祷告)
师:请看前3个词语,你想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凡卡很伤心地边哭边抹眼泪。
师:请带着你的体会读一下这3个词语。
(学生读)
师:你看,词语也是有情有味的,以后读词语的时候就这样带着体会读。
(预习检测第二关——内容我了解)
(教师出示课件)
师:读了课文,大家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读,看看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说。
生:“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独立探究,体悟课文
师:凡卡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会让他产生“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的感想?这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请大家借助导学案上的学习提示,开始学习。
(学习提示:读一读,找出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语句;品一品,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写一写,把自己的感受用简短的语句写下来)
(学生独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观察学情,一边暗示性评价:边读边写,好习惯;圈点批画,很认真;边想边记,好方法)
多重解读,主动展示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一定有所收获,也有一些困惑。请各位组长根据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引领大家分享收获、交流困惑。
(在互学的过程中,各位组长领取展示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内预展,充分发挥了展示板的作用)
第3小组展示
生1:我们组来展示凡卡挨饿的部分。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的展示区,请看这几个重点词语——揪、拖、揍、捞、戳,从这些词语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2:我感到凡卡很痛苦,老板和老板娘打凡卡打得很凶。
生1:下面,我们组采用节目播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生3:大家好。我是《新闻播报》的播报员,我来为大家播报一则新闻。昨天晚上,皮鞋匠的学徒凡卡挨了一顿打,因为……
生3:这个礼拜,老板娘叫凡卡收拾一条青鱼,凡卡从尾巴上弄起。老板娘就捞起青鱼,用鱼嘴直戳凡卡的脸。
生3:伙计们捉弄凡卡,他们打发凡卡上酒店打酒,叫凡卡偷老板的黄瓜……
生1:大家听了这些新闻,一定有很多感受吧,现在我来采访一下大家。
生4:凡卡只有9岁,他那么弱小。可他不仅要为老板干许多活儿,还要不断挨打,太可怜了!
生5:3组同学展示得比较全面,但是我还想从两个方面进行补充。第一方面,大家看看凡卡经常被什么打?“皮带”、“青鱼”、“随手捞起的家伙”;第二方面,大家看看凡卡挨打的原因是什么?“给老板的孩子摇摇篮的时候睡着了”、“收拾青鱼从尾巴上弄起”、“受伙计的捉弄”,等等。凡卡还是个孩子,因为这些小事就被毒打,而且都是被随手操起的工具打。可见,凡卡挨打是随时随地,不论原因、不论地点的。
生6:我也有补充。请大家再看,文中用了两个“捞”。为什么是“捞”而不是“拿”?可见,他们打凡卡的时候是不假思索的,想打就打。
师: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多么可怜无助的凡卡。难怪凡卡会痛苦地呼唤——
(教师手指大屏幕引读,学生集体朗读)
第1小组展示
生1:我们组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来展示凡卡挨饿的部分。现在我就来进行一个现场采访,请问A同学,你的早餐吃的是什么?(妈妈为我煮的饺子。)请问B同学,你的午餐一般吃什么?(每天奶奶都变着花样地给我做菜。)再请问C同学,你感觉你的一日三餐如何?(很好,有时候我都快吃不下了。)看来大家都吃得很好,现在请我们观察员和评论员来解读一下。
生2:通过刚才记者的采访,我发现大家的一日三餐都很丰盛。可是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凡卡呢?请大家看课文第8自然段。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生2:他读出了凡卡的痛,请大家继续看我们的展示板,把这些重点词做上记号——“一点儿”、“稀粥”、“又是一点儿”。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凡卡每天几乎没有东西可吃。联系前文,我们还知道,就是在这种吃不饱的情况下,凡卡还要干许多活儿。可见凡卡的生活多么可怜啊!
生3:或许凡卡做不完老板交给他的活儿,他就吃不到任何食物;或许凡卡经常受到伙计的捉弄,也吃不上饭。哪怕是一点儿面包、一点儿稀粥。
师:所以凡卡这样苦苦哀求——
(学生集体朗读)
第4小组展示
生1:我们组采用对比的形式来展示凡卡“睡不了觉”的部分。
生2:大家看,凡卡睡在过道里,根本没有舒适可言,也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他才9岁呀,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生3:我们每天都可以睡在舒适的大床上,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与我们相比,凡卡真是太可怜了!
生4:我要补充说明一点。我昨天查了一下,凡卡生活在莫斯科,那里的冬天非常冷,有时会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凡卡在这么冷的情况下,还睡在过道里,他根本就无法睡觉呀。
生5:我也有补充。我认为凡卡不仅冷得睡不着觉,也会饿得睡不着觉。而且凡卡经常挨打,身体上的疼痛也会使他睡不了觉。
师:补充得好极了。通过查找资料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真是好方法。
第2小组展示
生1:我们组采用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示凡卡受捉弄的部分。
(小组表演,过程略)
生2:凡卡不仅忍饥挨饿、挨打受累,他的精神也受到凌辱。所以凡卡绝望地向爷爷诉说,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指望了,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
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师:凡卡把自己的叹息、自己的呼唤、自己的哀求,都写进了给爷爷的信里,然后带着满满的希望睡着了。他的信爷爷可以收到吗?
生:收不到。因为他只写了“乡下爷爷收”。
师:我认为最撼动心灵的地方就在这里。请你们用这样的句子来说话——这是一封永远( )的信。
生:这是一封永远寄不出的信。
生:这是一封爷爷永远收不到的信。
生:这是一封永远充满希望的信。
生:这是一封永远在信封里装着的、倾诉自己苦难的信。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凡卡满怀的期望、无限的期盼和痛苦,无人知晓,只能在梦中梦到爷爷。他不能解脱,也不能逃离,这是最悲哀之处。这篇文章最值得欣赏的地方就在这样的笔法上。大家可以读读原著,继续品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