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小学生作文模式化
(2020-04-07 09:53:51)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曹文轩
表现在写作手法上,是在一种完全格式化了的框架中来完成所谓的写作。以叙事性的写作为例: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煞尾点题,这是一般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基本格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承续与流传,此格式已成为一般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唯一格式。
表现在写作内容上,是在极其有限的观念之下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大千世界的所有一切,都生拉硬扯到这些屈指可数的主题之下,结果既使世界的丰富性无法得到呈示,也使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成为不可能。在这样一种模式之下的写作,当然无法指望能够产生快意。
能用“范文”来对付那个未知的题目,就这一点,便足以证明过去的作文写作存在着一种众人心领神会的模式。我的小孩在小升初和中考时,我就是让他用这一暗藏着但又分明存在的模式而获取作文高分的,可以说是百发百中。我预先让他做了几篇“范文”,然后又告诉他一些变通的方法——它们可以对付所有一切题目。我与一出版社的朋友聊天谈到此事,那位朋友开玩笑说,他愿出高价来购买那几篇范文以及变通之法。
其实,这几年媒体对高考的语文知识题与作文题的抨击已很多了。我有类似的看法,但也希望批评者能够看到命题的难度与命题人的难处。一个作文题,既要适合城市学生,又要适合乡村学生;既要适合文化先进的省份,又要适合文化落后的省份;既要让学生的个性、想像力得以充分展示,又要让判卷者有一个统一的、客观的判卷标准,何其难矣!
不过,我认为现行的语文教学的确需要一些调整。首先,语文教材需要重新论证与重新编写,一些课文本身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少数一些文章根本算不上上乘的文章。用二流、三流乃至末流的文章作课文,自然难以让学生有一流的语文水平。其次,在语文知识方面,要严格、严谨,但不要吹毛求疵,煞费苦心地去“刁难”学生。至于作文写作,务必不能再用落后的、僵化的、机械的理念去损伤个性、损伤想像力。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像空间,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在作前所未有的创造。
写作文的目的绝非仅仅是写出几篇文章。往大处说,它与人的自信心的培养、审美心灵的塑造、思维质量的提高乃至人的质量的提高密切相联。总之,应该将语文教育提升到与民族格调、民族素质息息相关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