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2020-04-06 20:34:18)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张菊荣
在我看来,课堂教学的基本逻辑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从课程原理来看,课堂教学的使命是将国家课程标准转化为学生的现实素养。如果最后学生的素养并不是国家课程标准所希望的,那么就不符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逻辑,就没有做到“不忘初衷,方得始终”。
“教”“学”“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评”一致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逻辑,因为学生“学会”要经过两次信息转换,第一次从教到学,是信息的人际转换;第二次从学到学会,即信息的自我转换。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学会了。如何证明“学会”?通过评价。所以,“教-学-评”一致性可以保证信息的两次转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逻辑”。
那么,怎样确保“教-学-评”一致性呢?怎样确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呢?我们可以采用三条路径。
其二,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遵循这样的顺序:先设计教学活动,再设计作业检测教学效果,即先设计教学活动再设计评价活动。这样的顺序,很难发挥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导航”作用,也就是我们往往在没有思考“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学会”(即如何评价)的情况下就考虑“教学”,这样的“教”与“学”会方向不明。所以,我们现在的设计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在目标确定之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证明目标达成”(即如何评价)。打个比方,教师刚开始实施绩效工资的时候,因为没有预设的“评价方案”,就产生许多矛盾,后来大家都懂得了“先设计评价”的重要性,以评价引导工作,矛盾就减少了许多。课堂也是这样,要先设计“如何评价”。
其三,评价与教学相整合。由于评价设计在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就能够将其嵌入其中,实现“评价与教学”相整合。也就是说,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中,教学、学习、评价是不分彼此的,相互促进的。不是先教后学再评,而是交织在一起形成整体,在这里,“评价”不再是事后诸葛亮,不再是秋后算账,而是像GPS一样实时导航,保证课堂教学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保证课堂教学基本任务的落实,保证国家课程要求在每一个课堂的落实,保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逻辑。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