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规则(3):在使用规则中优化规则

(2020-04-02 20:39:0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孙江丽

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规则不容忽视地存在于每一堂课上,然而规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尤其对于低年级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够,往往很难遵守课堂规则。

记得两年前,我满腔热情地将班级改为“小组围坐”,然后朗读和张贴了高年级的“课堂分享歌”,以为万事俱备,静待美好的结果。可教室真正“热闹”起来,一不留神到处窃窃私语,我却不知道究竟是谁在讲话;小组讨论时热闹非凡,分享时却没有收获……

我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这样的方式不适合低年级? “借来”的规则不合适?怎样建立属于低年级的课堂规则?我开始尝试改变。

情境中制定规则

语文课上,阳光组的孩子们在讲台上分享,自律性强的孩子听得很认真,而学生小邓却在玩尺子,分享的小组长见状,便请小邓复述刚刚展示的内容。显然,小邓没能复述出来。

我心想,把孩子的问题交给他们自己想办法吧。引导交流时,我让孩子们讨论分享交流的规则。孩子们说道:分享前先聚焦——请听我们说,分享时有表情、有动作、常提问,分享后问质疑、请补充。

实践告诉我,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然后一起想办法制定规则,这样的规则才具有执行力。

班级目标中落实规则

课堂展示规则制定后,孩子们就会认真倾听、交流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除了聘请各“口令长”在重要环节提醒同学之外,还将倾听、发言、讨论、分享等规则分别融入班级月目标之中。如九月的课堂目标:会倾听。我们将倾听规则张贴在教室前后,提醒全体师生重点关注。

规则纳入班级目标之后,便与班级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我发现,有效的班级评价有:小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每周评出“优胜小组”,领取“花样奖励”;同桌评价——以同桌为单位,评出“黄金搭档”,这种评价适合一、二年级起步阶段;个人评价——小组长负责评价,分为坐姿、倾听、发言、作业、服务等项目,每天下午小组内分享、反思。

家校合力中推进规则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遵守学习规则,我们利用开放日与家长交流师生一起制定的规则,同时在班级召开“分享式学习体验”家长会,让家长在“独学批注-讨论交流-快乐分享”的体验中感受和理解孩子,同时知晓帮助孩子的方法。

在家长会上,小阳的妈妈分享道:“原来简单的‘倾听’也有那么多规则啊。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好习惯是怎样养成的,以后在家也可以互相提醒……”几位妈妈还共同讨论怎样帮助孩子大胆地分享:“每日一问——你今天分享了吗?分享了什么?以此促进孩子的反思和第二天的分享;每日一奖——夸一夸、鼓励一下;每日分享——分享大人的工作、生活趣事……”

家校形成合力,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得到持续性关注,遵守规则的意识逐渐增强,学习效率日益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在质疑中思考,在分享中完善思维。

课堂规则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反思这几年的实践,真正的规则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中形成的。低年级孩子逐渐将课堂规则内化为习惯,才能彰显出学习过程中的丰富色彩。

(来源: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