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朗读放在突出地位

(2020-03-08 11:35:01)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刘华莲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因此,修订版小语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应该成为小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起步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

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修订版小语大纲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则清楚地规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程序性。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这种规定,对于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是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语言建构的规律和语感形成的规律。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

阅读教学突出朗读,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品读、评读、诵读、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争先表现,能营造浓烈的阅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强化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有效落实低年级朗读教学目标呢?下面简介两种办法。

四步朗读的尝试

此法针对学生认知起点,注重了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偏重于在一年级起步阅读教学中应用。其操作分四步进行:

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音准字熟,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一目双行,借助拼音,感知语言,尝试朗读;读中圈画,自学生字,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初步练读,多碰多练,熟能上口(自由读、同桌互读,相互指点;交流朗读,教师点拨,学生评价)。对于不要求掌握读音的字。可提示跳读(读拼音)。

2.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眼到口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营造氛围,让学生放声朗读,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琅琅上口;读中反顾,找出难读词句,反复试读,同桌请教,解决问题;质疑再读.教师对于学生已努力仍读不好的地方实施点拨或范读,学生体会,掌握方法;朗读交流。互听互评,互读互促,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认识“自然段”,并能说出课文的大体内容。读中要求学生声音响亮,自信心强;不指读,不唱读。能正确停顿,达到流利的朗读水平。

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低年级阅读教材,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情朗读,并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良好习惯。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自由确定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也包括相应的自然段);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研读展示、群体品评,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联系生活思考,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在读中学习朗读方法;多形式感情朗读,或比赛读,或分角色浪,或边演边读,或配乐读,或师生共读等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从小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段篇,学生终身受益,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结合教材特点与要求,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熟读成诵,把“背”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教学中,或引导学生看板书读诵,或借助图画(多媒体)读诵,或通过表演读诵,或由老师穿插揭示读诵,或假设情境读诵,还可积思广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读诵等。这样,学生能在教师不提“背”中,水到渠成,在不知不觉中背诵课文,并获得背诵的方法与窍门。

以上四步,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有不同教法。只有因材施教,灵活调控,才能使朗读教学实现优化,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附:教例《秋天到了》

《秋天到了》(《九义小语试用修订本》第一册)一文用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天高气爽、大雁南飞的秋天美景图。课文文中有画、文中有景、文中有情,读起来琅琅上口、愉悦人心。根据新大纲的有关要求和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线、循序渐进,读识结合、读想结合、读诵结合、读演结合,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步:

一、初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课文。感知语言符号。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学生自学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找出易错易混淆的字音。

检查自学情况:你认为哪些字不好读?说说自己的理由。(可让发现问题的同学当小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学习这些生字。)如:yè叶易读成yé、cóng从易读成chóngrén易读成énzì字易读成zhì等。

读生字。(用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如去掉拼音读、打乱顺序读等。)

3.指读要求会认的字。

4.练读课文,读谁字音、并把课文基本读上口。

自由读。

指名读,听评读。

二、再读课文,反复读流利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激励学生分自然段练读。读中划出自己读有困难的词句。

2.同桌互读,相互帮助(当小老师)。

3.对学生通过努力仍读不好的句子实施指导,如“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学习怎样断句)等。

4.学生再练,准备朗读竞赛,看谁读得流利。

自由读。

交流读──自己愿意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主要是学生主动朗读,读中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听评。)

5.感知课文大致内容:你读懂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

1.学生再读文(提示结合课文插图读),看看哪些句子自己最爱读(并要求学生说说理由)?自己是怎样读的?

2.指导学生读中想象,主动体会句子,并通过“读”表现出来。

如:“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中的两个“那么”要重读,整个句子要读得美一些。最后一句“秋天到了”要读得慢一些,并体现出有些惊喜之情。

如:借助课讲(或活动投影片)读中体会“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与“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不同;理解“一会儿……一会儿……”,指导学生,变话为画,感悟秋天的美。

3.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感情朗读,并通过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展示出来。

四、熟记成诵,强化阅读积累

1.教师提示诵读方法,如看图画诵读、看板书诵读等,或借助音乐诵读。

2.检查诵读效果(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可逐步不看书,熟读成诵;可以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还可以边表演边读等。)

3.延伸课外,强化积累。激发学生把课文朗诵给家人和其他小朋友听。

简评:本教例以朗读为主线,并把目标定位在“学习”朗读的要求上,因学定教,起点准确,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真正把朗读的权力交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语言感悟,导朗读方法,激发了学生朗读热情,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突出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个性与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