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20-01-20 10:47:57)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仅仅是学习技能的事,但是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老问题,就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见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应获得的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

(一)无疑可问

片面追求升学率观念束缚下的教学是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学,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从不怀疑书本给出的知识或老师、专家传授的知识,迷信于权威、迷信于书本,从不奢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也难以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二)不知怎样问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或缺乏应有的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

(三)懒得问

极少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不懂的知识太多,问题成堆,干脆自暴自弃,懒得提问题。

(四)没机会问

课内没有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课外缺少提问的环境和氛围。

(五)不敢问

有些学生由于心理胆怯或自卑,不敢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害怕受到训斥或嘲笑,干脆独自一人把问题深埋在心底。

二、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阶段

(一)敢于独立、主动地提出问题的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学习中碰到的不懂的知识、不会做的习题,敢于向教师和同学提问,而不是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这是初级阶段,即使所提问题都是就事论事,但已敢于提出问题,因而这也是一个重要阶段。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极大帮助。一般来说,经过教师的鼓励、帮助与教育,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

(二)简单模仿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

这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学会按教师提出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如对不会做的习题,并不像第一阶段那样直截了当地说:“老师,这个题怎么做?”而是问教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或这两层意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等,虽然这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还比较简单,甚至十分幼稚可笑,但已表明他们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已经有了很大的长进,应予以肯定。当然教师在解答时也要画龙点睛,并且留有一定的余地,让他们继续去思考、去提问、去探索。

(三)初步学会思考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

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考问题,力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

(四)深入钻研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体现了一定的水平,有时往往会“将”教师的“军”。

(五)创新猜测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猜测、发现的特征,若进而能解决问题,往往是一篇很好的语文小论文。当然,只有很少部分学生才能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这部分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向语文高深领域探索的基础,质疑已成为他们的能力,这些学生毫无疑问地已获得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对敢于向教师提问或对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当众的表扬和鼓励,还应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抓住机会,激发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出现笔误或知识性错误,一旦发现后不要立即声明,更不能顾及教师尊严刻意隐瞒,要让学生分析有没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二)建立学生质疑的基础,让学生有疑可提

首先,教学中不能只重“结论”,更要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且可获得思维方法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学生“三基”训练,使学生具有想象的本源,质疑的基础。再次要扩展学生视野,丰富疑源,引发提问。

(三)多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发问。

(四)创设提问氛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针对学生“不敢问”和“没机会问”的情况,教师要积极营造出提问氛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1、每节课留出时间,保证学生课堂上有机会提问。2、设立“问题卡”,要求学生及时将问题记录在问题卡上,以便勤作思考或向别人求教。3、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创造“你问我答”专栏,每个学生随时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张贴在专栏上,也可以随时应答别人的提问。

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

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自然地进行“心理换位”,可设想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当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提出下面的问题……给学生以启发。

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能孤立地对待和学习各门知识,要把各门学科知识看成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的不同方面,需要他们把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如何用语文的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即如何将其他学科的本质问题,转化为语文问题来解,这些问题都是经常遇到并要求解决的。当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较高的能力,不易达到,如果教师在这方面多加引导,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