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提问技巧的反思
(2019-12-28 19:25:50)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课堂提问是每节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方法的一门艺术,也是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充分利用提问后的信息反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科学设计课堂提问,是每位老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江老师给我们总结了几点有效提问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1. 教师应提出更少的引起学生探究的问题,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空间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2. 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悬念,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有一定层次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3. 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更深层挖掘的问题。例如: Why? How? 之类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进一步思考,甚至联系上下文所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进行陈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4. 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还要有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此外,教师的提问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艺术的能力、空间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内在自我成长的能力、思维能力等发展。
5. 有合适的等候时间。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让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使全班学生处于高度思考的状态。
6. 面向适当的学生。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问题要有层次,形式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提问,常常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随意提问,目的性不强。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教师的提问目的必须明确、规范、具体,切忌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学生接收到提问的信息后,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无论学生能否做出正确的回答,一定要让学生清楚问题提出的实质是什么,这一点是相当重要。同时教师提问时的态度对学生学习也很重要。如果教师的提问持责备的或烦恼的态度,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恐惧心理,这务必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长久下去,学生就不愿意进行语言的交流,会造成课堂上的 “沉默不语”的状态。相反,如果老师是以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去提问,那么学生会对自己的回答越来越有信心,越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