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激问,播种方法,收获能力
(2019-12-26 17:28:38)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周明
高中新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而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审视传统的教学,我们的观念总是过多的强化确定性,而排斥了可能性,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学生往往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李政道博士说过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在做“学答”。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要真正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必需在教学中创设条件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这其中教师自身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影响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最近观摩了“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开课老师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教学流程要点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提出问题与动态
学生提出问题与动态
教学用时
课题引入
1.(出示电池)这是什么?
(引领性提问,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要探究的对象)
2.看到这个电池,你想知道些什么?
(开放性提问,犹一石击水,启动联想)
3.(充分肯定),如果把它按到电路中去,你又想知道什么?(开放性提问)
4.这些问题又跟电池的什么特性有关?(过渡性提问)
5.怎样才能获取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呢?
(目的性提问,揭示课题)
1.干电池(引起哄笑,并激起好奇心)
2.(踊跃发言)牌子?厂商?价格?电动势?电阻?废电池污染?内部构造?寿命?原理?……
3.电压?电流?电动势?能量转化多少?……
4.电动势、内阻(齐声)
5.实验测定(齐声)
约5分
方法探索
1.要测定电动势和内阻,如果让你来设计,你又能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可行性原理又怎样?
可借助于必要的物理式子来说明。
(开放性提问,激活思维)
2.(适当展示和点评)请大家结合桌上给的器材,你又能设计出哪些电路图?请画在纸上(常用电表、电阻器尽可能提供)。
3.选择代表性电路,实物投影展示和点评。
1.(议论纷纷,异常活跃)提出许多观点和方法,最后比较集中于下列式子:
ε=U+Ir
ε=I(R+r)
2.学生纷纷独立设计,或者同桌间进行交流探索,提交大量解决问题的方案。(开放性设计)
3.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约20分
实验操作
1.布置每桌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完成一种或几种方法的实验测定。
2.巡视,不断指导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操作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开放性操作)。
约17分
总结延伸
1.简要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2.(呈现新问题)课后大家可以比较不同方法对实验误差的影响;还有大家提出的有关电池其它许多问题,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好课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1.身心愉悦,收获多多。
2.带着新问题下课。
约3分
课后,一起参与观摩活动的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肯定了授课老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引领、点拨、指导所起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显然要比传统的由实验册规定的方法按部就班去完成实验要好得多,更主要的是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对学生敢问、善问和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
然而,目前我们学生总体的问题意识仍是非常薄弱的,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年级的升高变的越来越低。究其原因是各方面的,但我们老师在提问方面可能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如(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即“满堂灌”,学生根本就没有发问的机会;(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甚至是模模糊糊的问题,即提问质量太差;(3)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生,只提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部分学生;或者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人难堪;(4)提问没有层次性,没有开放性,不能激活学生思维;(5)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与课堂内容关系不大的创新问题,怕耽误教学时间或自己知识能力不够拒绝回答或敷衍了事,使学生不敢或不愿提问题了等等。因此,改进我们教师自身的提问态度和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课堂提问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问题是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如:“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可以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开放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等等。这其中很重要的还要使学生能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现在学生的分组实验普遍存在着原理单一,过程简单,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规定进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许多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真正领悟实验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浪费。因此,要鼓励分组实验的多样化,活化创新思维,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实验教学应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与探索”中,培养起动脑和动手能力,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这对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述等科学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