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019-12-24 17:11:32)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陈锡标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问是何等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促使人们去探究、去解决,所以说,问题是数学研究的引擎。许多教师十分重视教师提问的设计,但往往忽视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学生的提问。有的虽然在教学程序有质疑这一环节,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学生廖廖无几。新课标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1、培养学生“怀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想问”。有学者说,中美两国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国的学生迷信前人,崇拜权威;而美国的学生否定前人,怀疑权威。美国这种教育意识促使人们去怀疑、去创新,这也是美国科学研究一直领先世界的原因之一。面对中国教育现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教材、质疑教师。每当我新接一个班,上第一节课时我就对学生说:“我喜欢课堂上有时故意讲错,是想检查你们有没有专心听课,看看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讲错了;书本上的内容也不一定都正确,有可能存在问题,如果你发现老师讲错了或书本上的内容有错的,我有奖励。”在课堂上,我适时出“错”,兑现奖励;有时质疑书本的插图、内容,将之修改;创设一些新颖的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悬念,唤起学生好奇心;评选“好问之星”等等。 这样,学生的“怀疑”、“想问”的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2、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往往“一言九鼎”,结果造成了教室里鸦雀无声。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创建诙谐、轻松的课堂。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和垂直,对吗?”经过学生讨论以后形成了共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平行,只有两种位置关系。我紧接着说“也打比方,坐在教室里的同学,要么是男生、要么是女生,有没有第三类不男不女的?”学生哄笑了,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情、语言、动作,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信任、被尊重,自己的意见或问题得到重视。要避免不耐烦、不屑一顾的神态,更加要避免训斥学生。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
3、加强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会问”。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提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问法”。(1)教师要在平常的课堂中为学生示范如何提问,例如,“……为什么?”“……怎么办?”“……什么原因?”“结论是如何产生的?”“这句话增加或减少**,行吗?”等等。(2)课堂教学除了老师问学生答形式之外,增加学生考老师、学生考学生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3)经常展示学生的作业、练习题,让学生评议,分析错误原因。(4)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已疑惑的情况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5)给教材的结论换个说法,换种解法,删除或添加条件行不行?
4、精心设计,让学生“善问”。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落下的苹果砸中,从而引出了“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问题,促使他深入去研究,最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学生的疑问不会自己产生,是在一定外部因素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产生疑问。例如,我教“3的倍数特征”时,让学生随意出一个数,我马上判断出是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检验,结果学生发现百分之百正确,他们马上产生疑问:老师有什么秘诀?于是我顺势说:“你们想知道什么?” “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于是我板书课题“3的倍数特征”,全体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到新课当中。
5、建立激励机制,让学生“好问”。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很好机会。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讨论、质疑和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利息”课时的质疑环节,有位学生问:我们把钱存到银行,银行付利息给我们,银行不是做了亏本生意了吗?这个问题提得实在太好了,我马上表扬了他:“这位同学提出这个疑问很好,你获得本周“好问之星”称号。有谁可以解答他这个问题?没有,这样,银行是怎样赢利的?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查找资料、或到银行问工作人员、或问家长,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开启学生思维阀门,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的人才。

加载中…